本月底,印度防长辛格将访问中国,出席上合防长会议。这是自印巴冲突以来他的首次外访,也是五年前中印实控线冲突后,印度部长级高层首次访华。
上个月,印巴紧张局势升级,莫迪取消了所有外访行程,包括俄罗斯“胜利日”阅兵。一个多月过去,事态勉强平息,但外交紧张局势仍在。辛格此次来华不打算与巴基斯坦防长举行双边会谈,这种冷淡势头预计会持续一段时间。
此次上合防长会议除了讨论集体安全议题外,可能还会着重探讨中东局势。伊朗是上合的正式成员国,在以色列袭击伊朗后,上合组织在中方牵头下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的行径。然而,印度不愿得罪以色列,第一时间与上合划清界限,试图单独斡旋伊核问题,但其辞令缺乏新意,回避了几个关键问题,如以色列的单方面行动是否开启了危险先例,以及伊朗是否应维护国家主权。
尽管印度不打算缺席上合防长会议,但在伊核问题上明确立场不可避免。印度和伊朗同为上合成员,两国上月还将双边关系升级为全天候战略伙伴,这次伊朗防长预计也会参加,莫迪政府有必要当面向他和其他成员国说明立场。这一重任将落在防长辛格身上。
上合需要在安全议题上协调立场,巩固多边主义。伊朗希望通过上合平台向国际社会发声,阐述自己的安全关切,并寻求伊核问题的政治解决方案。其他成员国也乐意提供帮助,这不是印度能阻挠的。
此前中俄元首通话,商定就中东局势密切协调,自然也会利用好上合这一框架。防长会期间,印度可能会表现得很低调,只专注于讨论双边议程,对需要多边协调的问题刻意忽视。近年来,印度有意与上合保持距离,而上合在集体决策时也学会了如何绕过印度,避免被拖累。
从近年上合的联合声明可以看出,只要提及“一带一路”的部分,就没有印度的名字。但这并不意味着印度反对,其他国家就不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合作。印度想当这个另类,随他们去,但上合要讨论的事,一个“躺平”的印度难以构成阻碍。其他成员国可能也乐见印度自己边缘化,而不是制造更多杂音。
这场防长会归根结底还是在为下半年的峰会做准备,专门就安全议题奠定基调。莫迪已有很长时间没有亲自参加上合峰会,一般都是指派外长代为参加。今年的特殊之处在于,中印一直在推动双边关系正常化,中国又是上合峰会的东道国。如果莫迪继续找借口不来,那么其改善中印关系的诚意就很值得怀疑。
不过即使莫迪不来,也在预料之中。印度之所以与上合保持距离,主要是对中国有芥蒂,知道自己在影响力上争不过,于是围绕“全球南方”做文章,时刻想着另起炉灶。这种做法多少有自欺欺人的嫌疑,讨论全球南方国家不可能绕开中国。只要印度潜意识里把中国当成地缘战略上的对手,对中印关系改善就始终是三分钟热情,对上合也是类似态度。从中国的立场来看,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印度的想法无关紧要。(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