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索CEO称法国货中国比不了有何用意 真相揭晓令人震惊!法国达索航空的CEO埃里克·特拉皮尔在巴黎航展预展现场,面对镜头时嘴角带着微笑说:“如果真相揭晓,有人会感到震惊。”而在几千公里外的克什米尔山区,编号为BS001的印度空军首批阵风战斗机残骸静静地躺在山谷中。这句话像一记重拳,击中了所有关注印巴空战的人。
今年5月11日,巴基斯坦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一份“战果清单”:3架阵风、1架米格-29、1架苏-30MKI被击落。消息一出,全球军事圈炸开了锅。无论信不信,号称能吊打苏-35、碾压F-16的“法系骄傲”阵风居然在克什米尔被打下来,还是一下子掉了三架。这不是新闻,这是地震。
印度方面选择了沉默,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网络上早已流出照片,编号BS001的阵风残骸清晰可见,喷涂的印度空军标识还没完全烧焦。还有一张模糊的高空对空视频,影像中一枚导弹撕裂天幕,随后是一团火球。有人说那是幻影-2000,有人说那是第二架阵风。真相已经写在山体的焦黑上。
达索CEO特拉皮尔面对媒体追问时淡淡地说,“我们没有从印度人那里得到任何反馈。”当被问到巴基斯坦公布的战果,他干脆回应:“这是假的。”这种自相矛盾的说法显然是为了给自己留后路。如果阵风真没被打下来,可以拍着胸脯说“我早就说过”。但如果证据越来越多,真相越来越近,又可以说“印度没告诉我,我们也很遗憾”。
更有意思的是,他还扯到二战,说什么盟军输过很多飞机但最后还是赢了战争。这听起来像是亡羊补牢,提前打预防针。
这场空战背后是三国的角力。法国不敢承认战损,怕砸了招牌。阵风战斗机现在是法国军工出口的金字招牌,过去几年达索公司已经拿下超过200架阵风的出口订单,未来还有印度的114架MRFA订单在望。一旦确认一场战斗掉了两三架,这张“王牌”就不那么香了。更何况,2028年起印度要开始国产阵风机身,这是法国第一次把核心部件生产搬出本土。如果现在承认阵风被打下来,那不就等于告诉印度:你们买贵了,还买了“会掉的飞机”。
印度不想承认失败,更怕打击士气。自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印度在军事宣传上从来不手软。阵风是他们花大价钱买回来的“面子工程”,首批阵风到印度时,印度媒体甚至用“神兵天降”来形容。如果现在承认阵风被打下来,那不仅打脸印度空军,也打脸政府的军购政策。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装聋作哑。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任由舆论发酵。
巴基斯坦抓住机会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作为一直被压在舆论下的国家,巴基斯坦这次公布了战果,配了卫星图、残骸照片、战机通话录音。虽然也有炒作成分,但在“证据展示”这块,他们这次认真了。这对巴基斯坦来说,不仅是一次战术上的胜利,更是一次战略上的反击。他们想告诉世界:我们不是只会打嘴炮,我们能真刀真枪地干掉你最先进的战斗机。
一张编号BS001的残骸照片成了最大的“实锤”。在印度北部的山谷里,一块断裂的机翼部分,编号清晰写着“BS001”。这不是普通的阵风,而是印度空军接收的第一架战斗型阵风。这意味着它是象征性的,是印度空军“阵风时代”的开端。而现在,它变成了一堆废铁。这张照片一出来,立刻引起全球军迷的轰动。法国官方没说话,印度也装没看见。可照片不会说谎,残骸不会骗人。一架被精心打造的“天空利剑”,就这样折在了克什米尔的山谷里。
阵风这款飞机是货真价实的四代半战机,性能不俗。法国空军用它干过不少漂亮仗,但再强的飞机也有短板。阵风的软肋在于:一,它不是隐身机,在现代高密度雷达网下很容易被发现;二,印度空军的战术运用和飞行员训练水平与法国本土差距太大;三,对手不是软柿子。巴基斯坦这几年在中国的帮助下,JF-17 Block III、枭龙、雷达系统都全面升级,再加上F-16配合,打出战绩并不稀奇。所以,不是阵风不行,是你用得不行。
印度媒体最擅长的就是“翻译式胜利”。哪怕法国人只是说了一句“没有收到反馈”,到了印度媒体嘴里就变成“法国官方否认阵风被击落,撕碎巴基斯坦谎言”。这不是新闻,这是魔法。而法国媒体,尤其是《挑战》杂志的这次采访,也极富技巧。既不逼问,也不松口,而是让CEO自己“打太极”,一边否认,一边留口子。这是一场话术的表演,而不是一次真相的公示。
结局未必揭晓,但真相已不再模糊。我们也许永远不会知道,那第二架阵风是不是也躺在克什米尔的山谷里。也许未来某天,某位退役飞行员在回忆录里写下:“那天我们失去了两架阵风。”也可能永远没人承认。但BS001的残骸,就像一块沉默却有力的证词,提醒着我们:战场上没有神话,只有真相。
在全球军火市场上,面子比真相更值钱。法国需要维持阵风的“无敌神话”,印度需要维护空军的“绝对荣耀”,巴基斯坦需要用战绩证明自己不是“陪练”。这就是现实。而我们这些围观的人,也许不该只看热闹,而要看门道。打仗不是游戏,飞机不是玩具。每一场空战背后,都藏着复杂的政治博弈、商业利益和民族情绪。我们不该被一句“否认”或者“承认”带跑,而是应该去追问:谁在说真话,谁在演戏。(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