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3日,以色列对伊朗启动了代号为“雄狮之力”的行动。以色列空军的战斗机发射了JDAM-ER、SDB等弹药,打击了伊朗境内的多个重要目标,包括指挥所、远程雷达、防空阵地、纳坦兹核设施部分地面设备、洞库入口、弹道导弹发射车以及空军基地等。以方还集中打击了德黑兰多名高级人物的住所,并声称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等多名重要人物已在此次空袭中丧生。
以色列特工使用类似两周前乌克兰“蛛网行动”的隐蔽方式,通过民用车辆改装的FPV无人机发射器和长钉导弹从伊朗境内发动突袭,打击了一些地面车辆设备。截至文章完稿时,该行动已摧毁或压制了伊朗西部大部分军用资产,可能还击毁了几架F-14A。
以色列对于航天侦察的兴趣始于1973年与1982年的第四与第五次中东战争。在这两场战争中,美国为以色列提供了KH-9 Hexagon和KH-11 Kennen卫星的图像情报,但以色列发现这些情报不够及时有效。在埃及和以色列签署《戴维营协议》后,以色列不再对埃及实行航空过顶侦察,这促使以色列开始自主研发航天侦察能力。
第五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正式寻求打造自己的航天侦察能力。基于此前在航空与导弹项目上的投资与航天分系统的预研,IAI加大工业部门的投资,并建立空间科技部。到1983年,以色列政府在科学与研发部下成立了以色列航天局,正式启动了该国的航天事业。
1973年,以色列希望从美国购入“潘兴-II”弹道导弹,但遭到拒绝。因此,以色列决定自力更生研发中程弹道导弹,并于1977年启动了“杰里科-2”中程弹道导弹项目。该项目与南非存在技术共享,也与伊朗巴列维王朝有一定的技术交流,但1979年后合作终止。虽然目前没有“杰里科-2”导弹的确切性能数据,但一些研究认为该导弹足以打击5300千米以外的目标。
以色列目前的运载火箭“沙维特”系列就是基于“杰里科-2”导弹改进而来,新增了一个AUS-51三级固体火箭。基本型“沙维特”运载火箭一二级均为ATSM-9固体火箭发动机,后续逐步更换为更大的ATSM-13以提高运载能力。以色列一度计划从美国Thiokol购买Castor-120固体火箭发动机替换一级的ATSM-13,并添加一个使用单组元肼的四子级,以形成“沙维特-3”运载火箭,但最终未能落实。
尽管经过改进,“沙维特-2”仍然是一款直径仅有1.35米的小型运载火箭,起飞质量不超过30吨,整流罩空间只有1.25米直径,采用整体拔罩式设计,载荷空间十分局促。其只能将500千克的载荷送入远地点600千米的椭圆轨道,极大地限制了以色列航天侦察系统的规模。
由于地缘政治原因,以色列选择向正西发射卫星,这样残骸会坠入地中海,避免落入周围国家手中导致技术外泄。这使得卫星只能进入倾角141-143度的大逆行轨道,进一步降低了“沙维特”系列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即使最大的“沙维特-2”也只能提供300-400千克的运载能力。
尽管如此,以色列在极其有限的质量限制中优化卫星设计,提升了卫星性能。以色列建立了先进的太空产品制造体系,涵盖了卫星平台、有效载荷、推进系统及通信设备,确保其太空监视能力不受制约。
目前,以色列最先进的光电侦察卫星是Ofeq-11和Ofeq-16卫星,采用IAI的OPTSAT-3000敏捷成像平台,并配置了一台由埃尔比特系统公司研制的“木星”相机。该相机能在450-900μm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进行成像,具有700毫米的口径和22.3的焦比,同轴光学系统为固定焦距设计,可见光相机采用3万像素的时间延迟积分-电荷耦合器件(TDI-CCD),在600千米的远地点可以获得0.5米的分辨率和15千米的幅宽,在近地点的分辨率为0.27-0.3米,幅宽为8.5千米。
“木星”相机具有先进的军事监视和侦察能力,能提供小型民用车辆、物体和建筑结构的识别,并进行打击效果评估。此外,以色列还开发了TecSAR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采用OPTSAT-3000平台,核心是一部ELM-2070多成像模式合成孔径雷达。TecSAR-1/Ofeq-8于2008年搭乘印度PSLV火箭发射升空,采用了3米口径轻量化网状肋天线,最大幅宽120千米,最高分辨率1.8米。
负责运行以色列侦察卫星的是以色列国防军第9900部队,该部队制定卫星运行策略并提供地理情报。由于地缘政治原因,采用大逆行轨道为Ofeq卫星提供了较高的过境频率,允许卫星以较短周期重访中东地区。以色列通过Ofeq卫星收集战略情报,如伊朗核装置,并随着新一代卫星投入使用,还能提供战术支持,包括区分外观相似的物体,识别特定类型的武器,如地对地导弹、火箭弹发射器或防空导弹阵地。这些图像为以色列的作战行动提供信息,包括为滑翔炸弹提供指示钻进去的入口等。
实际上,以色列针对周围国家重点设备的航天情报收集很可能是以十年为单位记录的,重组的航天情报以及各种人力情报的收集,为精确打击提供了高效的情报支持。以色列能够使用其侦察卫星拍摄未被遮挡的地上设施建设的过程,并通过不同时间过境拍摄的图像记录建筑的内部结构,实现“室内结构测绘”的能力。6月13日行动中精确打击卧室的SDB滑翔炸弹,可能就是通过某几次Ofeq卫星过境获得的内部结构而判断出来的。
(责任编辑:张小花 TT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