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向乌克兰秘密移交了多套“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这一举动引发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应。2025年6月8日,以色列驻乌克兰大使布罗德斯基在采访中确认了这一消息,并表示这些导弹是上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时期的老古董,曾帮助以色列拦截过伊拉克的导弹袭击。
布罗德斯基强调,这些“爱国者PAC-2/GEM”型号的导弹射程为160公里,能打到2.4万米高空,专门对付俄罗斯的Kh-101巡航导弹和“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这批导弹于2024年9月被以色列政府批准转让,今年1月通过美军C-17运输机从以色列基地运至波兰,再转交乌克兰。
乌克兰目前急需防空武器,原本拥有的8套“爱国者”系统中有两套已被俄军摧毁,剩下的导弹库存也即将耗尽。以色列提供的导弹直接提升了乌军的防空能力。6月9日,乌军用“爱国者”系统成功拦截了4枚俄军“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创下了一天内击落479架无人机和19枚导弹的纪录。
俄罗斯迅速做出回应,国家杜马副主席切帕警告称,俄方将向所有反以色列的武装组织提供先进武器,包括便携式防空导弹、反舰导弹、“柳叶刀”自杀无人机,甚至“伊斯坎德尔”导弹技术。这些武器可能流向也门胡塞武装和黎巴嫩真主党,加剧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
以色列大使布罗德斯基解释说,这次援助是基于技术考量,因为以军已用国产的“铁穹”和“箭”式系统替换了老旧的“爱国者”。但实际上,此举也是为了报复俄罗斯并讨好欧美盟友。自2023年10月哈马斯“阿克萨洪水”袭击后,俄罗斯公开支持伊朗阵营,导致俄以关系破裂。
美国在这场军火博弈中处境尴尬,既要向以色列供应导弹防火箭弹,又要向乌克兰提供导弹打击无人机。特朗普政府甚至将拜登承诺给乌克兰的2万枚反无人机导弹转向中东,引发泽连斯基的不满。乌克兰的装备需求巨大,泽连斯基要求购买10套新“爱国者”,但欧洲工厂产能不足。与此同时,俄军的导弹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每月能造60枚“伊斯坎德尔”导弹,库存已达600枚。
俄乌前线战况激烈。6月9日凌晨,乌军特种部队用无人机奇袭650公里外的俄军机场,炸毁两架米格-31和苏-34战机。同一天,乌军还轰炸了俄军生产“伊斯坎德尔”导弹零件的工厂。俄军在库尔斯克地区发起反扑,但乌军依靠战壕网坚守阵地。
这场军火博弈的影响还在持续发酵。美国防长赫格塞思缺席北约援乌会议,理由是“优先关注西太平洋”。北约峰会即将召开,泽连斯基确定出席,联盟计划简化对乌武器供应流程。然而,特朗普政府一边放行以色列的“爱国者”,一边限制乌克兰的导弹供应,显然在俄乌之间寻求平衡。
这场军火博弈的代价已经显现。俄军战俘被曝遭虐待,肚子上烙有“荣耀属于俄罗斯”的字样;乌军士兵在库尔斯克抓获了俄海军前艇长,发现俄军将海军军官填补陆军缺口。中东方面,以色列空袭叙利亚俄军基地的旧账尚未清算,新一轮对抗随时可能爆发。(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