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谈判走向何方 期待90天内谈出合作办法。中美两个大国有责任从全球福祉的角度对全球失衡作出共同努力。期待90天内,中美能够针对全球经济再平衡,谈出一揽子的办法。
40天的极限“关税拉锯战”后,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中美两国同意取消对等关税彼此加征的大部分关税,并就经贸问题进行持续磋商。5月14日前,美方对华税率从145%降至30%,中方对美税率将从125%降至10%,双方降幅相同。互降关税后,中美股市上涨、美国企业抓紧时机补货,中国工厂迎来出货潮,海运订单量飙升。
90天的关税战暂停,为中美贸易关系带来了宝贵缓冲期。然而,在一些专家看来,暂缓并不意味着和解,调整亦不等于转向。关税政策已成为美国内部治理逻辑外溢、政治周期博弈外化的重要工具。若中美双方不能从根本上回归经贸规则的理性治理逻辑,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将长期构成全球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美国对华关税政策的转变背后是怎样的考量?对此,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燕生表示,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国和贸易逆差国,而中国则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国和贸易顺差国。如果美国加征的关税税率维持在145%的水平,大国贸易博弈不断升级,会导致两国贸易实际中断,这对中美两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都是巨大冲击,且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可以弥补这种损失。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表前,外界普遍对两国谈判前景持悲观态度,但最终结果却出乎意料。事实上,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有通过谈判取得成果缓解冲突的意愿。这份共识能否切实缓解关税对外贸企业的影响仍然值得关注。张燕生认为,双方的联合声明仅仅是一个开始。后期若能够取消以芬太尼为借口的20%关税,使中美整体关税税率降至30%左右,对中美双方非常重要。中国企业成本会有所增加,但贸易往来仍可维持。
关于芬太尼问题,张燕生指出,中美在这个问题上有较大差距。美方希望中国管控好芬太尼前列原料,但中方认为生产的是合规药品原料。中国已经通过全链条管控和国际合作参与解决芬太尼问题。然而,美国若不配合,甚至打压,中国单方面的努力没有意义。因此,双方仍需换位思考,表现出更多的合作善意。
全球化形成的国与国之间经济贸易的相互依赖关系是中国的谈判筹码。但是这个筹码使用要小心,用好了是正效应,用不好就会起副作用。美国的战略就是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来瓦解全球化时期全球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如果中美真的脱钩了,对中国对美国对世界都是一个巨大损失。因此,防止中美脱钩更为重要。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经贸大国脱钩,其他贸易伙伴不得不选边站,对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美国发动关税战的核心目的是刀刃向内,通过扩大出口,吸引全球投资,鼓励美资回流,支持国内减税以提高经济效率,推动再工业化。中国也希望保持战略定力、历史耐心、底线思维,做好自己的事情。当前的任务之一是全方位扩大内需,如果中国对外需的依赖减少了,中国和世界的相互依赖会上升。中美竞争现在比的是谁利用竞争与博弈解决本国问题的能力和效果更高。
无论国际经贸形势和中美关系如何变化,都要保持战略定力、底线思维、历史耐心,做好自己的事情。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等是重要的应对举措。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经济规模巨大、开放规模巨大的大国现代化,经济增长绝对不能建立在依赖外需的基础上。扩大内需是一个事关中华民族的全局战略和长期的战略调整。大国不可能靠别人的市场“奶酪”发展自己,大国必须跟全球分享自己的市场“奶酪”,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