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乌方“蛛网行动”有3个目的 信息战背后的战略博弈。2025年6月1日,俄乌双方围绕“蛛网”行动的战果声明引发国际关注。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宣称,经过长达18个月的策划,使用117架无人机对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的5座军用机场发动袭击,摧毁了俄远程机队中34%的战略轰炸机(约41架),造成俄方高达70亿美元的损失。而俄罗斯“与假新闻作战”网站则反驳称,乌方仅摧毁两架图-95战略轰炸机和一架安-12运输机,其余受损飞机可修复,实际损失远低于乌方宣称。这场信息战的背后,是双方对战略威慑力和国际话语权的争夺。
乌方行动代号“蛛网”,其核心在于隐蔽渗透与突然打击。通过伪装成民用卡车的运输工具,乌方将FPV无人机秘密运至俄境内,在目标机场附近远程激活实施攻击。袭击覆盖摩尔曼斯克州、伊尔库茨克州等五座机场,其中别拉亚空军基地作为俄战略轰炸机的重要部署地,成为重点目标。俄方证实部分机场起火,但称未造成人员伤亡,且多数受损装备可修复。
关于战略轰炸机数量与损失存在矛盾。根据开源情报,俄罗斯远程航空兵总规模约为76架(包括图-95、图-160和图-22M3),其中别拉亚基地在2025年5月集中部署了56架战略轰炸机(42架图-22M3、7架图-95MS、7架图-160)。若按乌方宣称的34%损失比例,俄军应至少损失19架战略轰炸机,但俄方仅承认两架图-95被毁。乌方声称摧毁41架战略轰炸机,这一数字远超俄远程机队总数,显然存在夸大。即便以别拉亚基地56架计算,41架的损失也意味着该基地近73%的飞机被摧毁,这与俄方“多数可修复”的声明严重矛盾。
经济损失估算方面,乌方估值可能包含飞机损毁、弹药库爆炸、设施破坏等综合成本。以图-95MS单价约3亿美元计算,两架损失仅6亿美元,加上其他飞机和设施,俄方实际损失可能在10亿美元左右,远低于乌方宣称。俄方仅计算直接损毁的飞机,未计入维修成本、停机时间损失及战略威慑力下降等隐性成本。例如,图-95MS的大修成本约5270万美元/架,若多架受损,维修费用将显著增加。
乌克兰缺乏射程覆盖西伯利亚的弹道导弹或巡航导弹,但通过FPV无人机渗透具备可行性。此前乌方曾用无人机袭击俄腹地的恩格斯空军基地,造成弹药库爆炸,证明其非对称作战能力。此次行动中,无人机通过卡车运输至目标附近,避开了俄远程防空系统,战术设计合理。俄机场防护存在薄弱环节,如别拉亚基地虽部署S-300/400防空系统,但无人机低空突防和伪装运输仍能奏效。此外,俄境内反政府武装或同情者可能为乌方提供情报支持,进一步降低行动风险。
目前缺乏独立第三方的卫星图像或中立媒体报道直接验证双方说法。历史案例显示,乌方曾误将机场伪装的假目标视为战果,而俄方也存在隐瞒损失的先例。乌方发布的袭击视频可能经过剪辑,难以判断实际损毁程度;俄方“与假新闻作战”网站作为官方宣传渠道,同样存在偏向性。
综合分析,俄方的说法更具可信度,但乌方行动确实对俄战略航空兵造成了一定打击。乌方夸大战果可能是为了争取国际支持,尤其是在德国资助其生产远程武器的背景下,乌方需要证明自身仍具战斗力以获取更多援助。俄战略轰炸机多部署于远离前线的腹地,且具备较强的战场生存能力。别拉亚基地的集中部署可能是为了降低被袭击风险,而俄方快速修复受损装备的能力进一步削弱了乌方打击的实际效果。
尽管乌方未达成宣称的战果,但其成功渗透俄腹地并实施袭击,暴露了俄本土防御体系的漏洞,对俄心理威慑和国际形象构成打击。“蛛网”行动的真相介于双方声明之间:乌方未能摧毁34%的俄远程机队,但确实对部分机场造成破坏;俄方虽未遭受灾难性损失,但需警惕无人机渗透战术的持续威胁。在缺乏第三方验证的情况下,双方的信息博弈仍将继续,而真正的胜负可能取决于后续战场动态和国际社会的反应。这场“谎言蛛网”的背后,是现代战争中信息权争夺的缩影,其复杂性远超单纯的军事对抗。(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