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科斯选举失利 菲对南海态度变了吗 愿与中国握手言和!马科斯在中期选举中失利,总统权力受到严重限制,局势变得不稳定。与此同时,菲律宾对南海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愿意主动与中国和解。
近期,菲律宾中期选举结果公布,马科斯领导的“新菲律宾联盟”表现不佳,仅获得5席,远低于预期的8至9席。杜特尔特阵营同样获得5席,并且杜特尔特本人在荷兰海牙监狱中赢得达沃市市长选举,得票数是对手的九倍之多。他的幼子塞巴斯蒂安当选达沃市副市长,长子保罗当选国会议员。此外,阿基诺家族的巴姆・阿基诺以超过2060万票位居第二,其盟友潘吉利南也以超过1500万票位列第五。这些结果表明菲律宾政坛已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马科斯的权力受到严重制约。
在内部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同时,菲律宾对南海的态度也有所调整。菲律宾外交部长马纳洛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出席亚细安会议期间表示,菲律宾愿意与中国达成额外协议,以维护南海和平。这与之前菲方在南海问题上对华挑衅的态度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
专家分析认为,马科斯领导的“新菲律宾联盟”在此次选举中的表现暴露出其政策在国内支持度不足,特别是在南海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并未如他所期望的那样赢得更多政治加分。长期以来,马科斯试图通过在南海问题上对华强硬来塑造自身强硬领导者的形象,以获取国内民众的支持,提升执政地位。然而,现实情况是民众更关注国内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等切身利益问题,而非南海争端。长期对抗不仅未能给菲律宾带来实际利益,反而导致地区局势紧张,影响了外部经济合作环境,外资投入减少,经济发展受阻。
菲律宾民众逐渐认识到这种强硬政策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对马科斯政府的支持率持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马科斯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南海政策,试图通过态度转变挽回部分民心,缓解国内不满情绪。
相比之下,杜特尔特阵营在此次选举中表现出色,杜特尔特家族在地方选举中收获颇丰,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杜特尔特在任期间采取相对务实的对华政策,重视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在南海问题上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这种政策为菲律宾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实惠,使地区局势相对稳定,得到部分民众认可。
如今杜特尔特阵营在选举中的突出表现反映出菲律宾国内有相当一部分民众希望回归到务实合作的外交路线。马科斯政府不得不考虑这部分民意以及杜特尔特阵营的政治影响力。如果继续在南海问题上坚持强硬对抗,不仅会面临更大的反对声浪,还可能在未来的政治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马科斯在南海问题上态度软化,以争取更广泛的政治支持。(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