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阵风”打不赢歼10,怪法国导弹不行?印度国产导弹恐怕更不靠谱

2025-05-28 09:30:59 来源:搜狐军事

“阵风”打不赢歼10,怪法国导弹不行?印度国产导弹恐怕更不靠谱!印度空军最近宣布,将为36架阵风战机更换国产阿斯特拉导弹。这看似是一项反击行动,实际上却暴露了更多的技术弱点。当新德里将无法击败歼-10C的责任归咎于法国米卡导弹射程短时,却没有意识到自家研制的导弹连靶场都无法稳定飞行。

法国为印度提供的阵风战机配备了米卡导弹,尽管其80公里的射程在超视距空战中存在劣势。然而,印度自研的阿斯特拉导弹虽然宣称射程达到110公里,但在实际测试中却频频失败,十次发射中有三次发生炸毁事件。去年的一次试射中,导弹在空中解体,残片差点击中观礼台,吓得在场军官纷纷钻到桌子底下避险。如果阿斯特拉导弹真的装上阵风,飞行员可能得在起飞前先写下遗书。

至于阵风原装的流星导弹,印度倒是聪明地没有全换成阿斯特拉,留着部分欧洲货。流星导弹150公里的射程确实能与歼-10C的霹雳-15导弹相抗衡,但问题出在印度的作战体系上。法国的作战数据链与俄罗斯的预警机系统完全不兼容,空战时指挥官只能通过对讲机向飞行员下达命令,等指令传达,霹雳-15导弹早已扫空战场。而巴基斯坦的歼-10CE战机依靠中国ZDK-03预警机与地面雷达系统进行秒级数据共享,导弹发射后无需额外指令,整个作战过程流畅高效。

印度军工的一大特点是将各种国家的零部件拼凑在一起,像拼装玩具一般。这次换装的阿斯特拉导弹,陀螺仪来自俄罗斯,芯片是法国偷偷转卖的,导航模块更是从以色列的二道贩子那里购买而来。去年的一次试射中,导弹刚起飞就开始调头,径直飞向自家基地,幸亏因燃料泄漏导致导弹提前坠毁,否则印度政府的核心区域可能会遭遇灾难。如此不稳定的产品,印度却信心满满地声称将在五年内完成全面换装。

成本方面,印度为购买36架阵风战机花费了88亿美元,而将导弹更换为国产阿斯特拉导弹又需要额外投入4到6亿美元。虽然印度方面宣称这种做法比全换欧洲导弹节省了40%的费用,但这笔钱完全可以使巴基斯坦购买20架歼-10CE,并配备全套弹药。更令人担忧的是,法国不仅没有放松价格,反而要求印度为阵风的导弹接口进行改装,改装费甚至高于导弹本身,显然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持续从印度赚取技术支援费用。

在作战体系的对抗上,印度的差距明显。巴基斯坦的歼-10CE战机配备的KLJ-7A雷达能够探测到220公里外的目标,配合霹雳-15导弹的145公里射程,即使隔着两座山也能将阵风击落。而印度阿斯特拉导弹的雷达导引头的探测距离仅为80公里,等它发现歼-10C时,敌方早已完成发射并返回基地。更让人吃惊的是,巴基斯坦最近还对歼-10CE进行了抗干扰模块的升级,专门应对印度从以色列购买的电子战吊舱,而印度的防御系统根本跟不上这些更新。

五月份的那场空战中,巴基斯坦歼-10CE从181公里外发射霹雳-15导弹,印度阵风的雷达警报始终未响,直到导弹接近时才急忙抛出干扰条。这一切都表明,阵风战机的作战能力远未达到预期。如果是中国解放军的自用PL-15导弹登场,阵风可能连残骸都不剩。

至于印度的军工自主化进程,阿斯特拉导弹的固体燃料发动机虽然宣称为国产,实际关键材料依然依赖从乌克兰走私。导弹的激光陀螺仪精度极差,打靶偏差可以达到500米,这样的导弹一旦进入实战,可能会成为笑柄。相比之下,中国军工从相控阵雷达的芯片到导弹发动机,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自主产业链,展现了真正的硬实力。

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印度早已被各大军火商当作肥羊割韭菜。法国嘴上说着支持印度制造,背后却对导弹接口技术紧紧把控,等待印度遇到改装困难,再收取技术支援费;俄罗斯则趁机涨价,甚至在S-400防空系统交货前就三次涨价。美国则不失时机地推销F-21生产线,生怕印度突然觉醒,开始真正搞自主研发。这一系列战术让印度政客虽看得明白,却始终无法突破军队腐败、回扣链条和选票政治的漩涡,国防安全根本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

(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