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霹雳-15E会被印度仿制吗 自嗨与现实差距

    2025-05-17 16:25:49 来源:白杨观察室

    印度空军最近因霹雳-15导弹而感到困扰,甚至出现了心理阴影。然而,他们在边境地区捡到了几块霹雳-15的残骸后,又兴奋起来,认为可以复刻中国的技术。

    5月7日,在克什米尔北方邦的农田里,印度民众发现了一枚编号为P15E12203039的导弹残骸,上面清晰可见“中国电科五十五所”的铭文。这枚本应在燃料耗尽后自毁的霹雳-15E,因自毁机制失效而意外保留了相对完整的推进器壳体,激发了印度军工界的热情。印度国防部长辛格豪言:“给我三年时间,造出印度版霹雳-15!”

    但这份热情很快被现实浇灭。导引头的氮化镓相控阵雷达组件已经炸成碎片,战斗部更是不剩什么,唯一保存完好的发动机壳体上标注着“2015年出厂”。这意味着这只是十年前中国军工的库存货。中国军工早已留有后手:碳化硅复合材料中掺杂的特殊合金会在X光扫描时生成误导性信号,自毁程序启动时释放的电磁脉冲会将核心芯片烧毁。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的实验室里,工程师们面对这些“高科技残骸”无从下手。

    即使印度工程师能够通过几块残骸逆向设计出完整草图,他们自身的工业水平也无法支撑生产。央视曝光的中国柔性生产线在无需人员值守的情况下,以每天约30枚的速度量产霹雳-15E,而印度还在为“光辉”战斗机60%的进口零件发愁。看似简单的导弹外壳实际上集成了氮化镓芯片、双脉冲发动机和抗干扰数据链三大技术难题。

    氮化镓T/R组件需要极高纯度的晶圆基底,而印度最先进的半导体工厂仍在使用28纳米制程,其晶圆良品率不足中国的三分之一。双脉冲发动机的燃料配方复杂,印度“阿斯特拉”导弹至今未能解决燃料稳定性问题。至于数据链系统,印军现役装备协同延迟高达17秒,而霹雳-15E与ZDK-03预警机的数据同步精度仅为0.3秒。

    (责任编辑)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