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和谈突然降级,泽连斯基失望离场,普京换将,美国也开始抢风头。这场会谈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谈判背后各方博弈的意图是什么?
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了三年多,国际社会不断呼吁停火与和平,但每一次希望的苗头刚出现,很快又被现实打回原形。
5月15日,俄乌双方原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直接会谈再度推迟。这次被外界高度关注的会谈最终变得戏剧性十足:泽连斯基离场,普京不出席,特朗普高调喊话却也没来。原本号称是2022年以来首次重启的“面对面谈判”,到头来成了各方“姿态表演”。
据报道,俄乌谈判的筹备始于普京5月11日的提议。他呼吁双方在土耳其“无条件重启直接谈判”,并称可能达成新的停火协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迅速回应,表示愿在土耳其“等候普京”,并强调停火是和平的第一步。
然而,随着俄方公布代表团名单——由总统助理梅金斯基领衔,成员多为副部级官员——泽连斯基的不满迅速爆发。他指责俄方派出“装饰性”团队,缺乏决策权,并拒绝与普京以外的俄方代表对话。
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虽然抵达土耳其协调,却公开唱衰谈判前景,称“只有特朗普与普京会面才能推动突破”。特朗普则在中东访问期间态度摇摆,先称“可能绕道参会”,后以行程冲突为由放弃,并将责任归咎于普京的缺席:“如果我不去,他为什么要去?”
对于泽连斯基而言,土耳其之行可以说是收获了满满的失望——他原本希望借高调参会争取国际支持,但普京的缺席使其计划落空。15日晚,泽连斯基在结束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会晤后提前离场,转赴阿尔巴尼亚参加欧洲政治共同体峰会。他在机场公开批评俄方“不尊重谈判”,并强调乌方代表团将坚持要求“无条件停火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