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轮印巴冲突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冲突爆发后,外界普遍认为印度会凭借先进的西方和俄式武器击败巴基斯坦。然而结果却令世人震惊。经过几轮交手后,莫迪迅速接受停火协议,两国停止了战斗。显然,印度在这次冲突中遭受了重创,而为巴基斯坦赢得胜利的关键是中国制造的战机和导弹。
对于这次冲突,西方各国的反应十分有趣。过去他们一直批评中国制造的武器,但这次却一致称赞。作为印巴冲突中的“第二大失败国”,法国不仅没有因为“阵风”被击落而迁怒中国,反而邀请中国防长访问,并邀请中国的军工企业携歼10C参加巴黎航展。同时,西方各国开始详细研究这次冲突。
要理解这次印巴冲突,特别是空战部分,需要回顾空战的历史。一战期间,飞行员通过拔枪互射开始了空战。随着技术进步,飞机装上了机枪,提高了攻击效果。二战时,雷达的出现大幅提高了发现敌机的距离和效率。地面雷达站可以引导己方战机与敌机作战,但真正发现敌机仍需依赖飞行员的视力。这种模式持续到朝鲜战争。
随着时代发展,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尽管雷达能远距离发现目标,但受限于地球曲率,难以发现超低空目标。此外,飞机性能大幅提升,空战复杂性增加,地面雷达引导效率降低。因此,美国在1950年末率先装备预警机,将雷达上天,有效发现中低空目标并直接调度战机。但空中指挥仍需语音通讯完成。
1950年代末,空对空导弹加入空战武器序列,但早期可靠性差。直到1980年代,空对空导弹才变得可靠。1991年的海湾战争彻底改变了空战认知。美军和联军在预警机高效探测和指挥下取得显著战绩,压制了伊拉克空军。当时空对空导弹交战距离基本在50公里以内,美制武器神话由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