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站在全国讲话的镜头前,用“巴基斯坦震惊不已”“印度的力量与克制”等华丽辞藻堆砌胜利叙事时,或许他自己都忘了——就在三天前,印度社交媒体上疯传的“阵风战机残骸照”还没删干净呢。这场被印度政府包装成“教科书级反恐胜利”的冲突,实际上是一场灾难性的行动。
莫迪反复强调“巴基斯坦被印度行动震慑”,但现实却是:印度空军6架战机被击落(包括单价2.4亿美元的“阵风”),巴方甚至摧毁了印军旁遮普邦的导弹仓库和机场。讽刺的是,印度人民党正大张旗鼓地搞“全国胜利巡游”,而美国CNN却爆料称,停火是印度被巴方导弹攻势逼出来的。
印度砸钱买的法国阵风、俄罗斯苏-30,在实战中被巴方用中国ZDK-03预警机和瑞典“爱立眼”编织的天网打成筛子。印军飞行员升空后才发现,没有预警机支持的“单机作战”就像拿着iPhone14却连不上5G——雷达锁定距离直接缩水20公里。这根本不是空战,更像是“瞎子打狙击手”的当代军事笑话。
当莫迪高呼“国家力量”时,克什米尔5000多平民正在逃离家园,印度北部27个机场瘫痪,国际航班绕飞导致旅游业单日损失超2亿美元。更有意思的是,印度股市因停火消息暴涨3%,投资者们根本不信莫迪的“胜利故事”,只求别真打起来。
这场冲突还暴露出印度的三大战略困境:外交上,印度嘴上喊着“反恐”,却被曝出帕哈尔加姆恐袭可能是自导自演的“假旗行动”;经济上,军费开支占GDP2.1%却买不来战斗力,外汇储备6862亿美元也治不好“武器依赖症”;核威慑方面,双方互射导弹时,莫迪的“烈火-6”洲际导弹还在试射场——核威慑成了“不能响的哑炮”。
最黑色幽默的是,当莫迪在讲话中强调“印度制造”时,印度网民正在社交媒体上追问:“所以被击落的阵风战机是法国制造,击落它的导弹是中国制造,那我们到底制造了什么?——大概是制造了国际笑话吧。”
这场闹剧给世界的启示或许是:在21世纪的战争中,拼的不是谁嗓门大,而是预警机上的那颗中国芯片和指挥官手里的华为5G对讲机——毕竟,现代战争早就是“硅基生物”的战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