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学者:中国稀有金属管控打疼印度 中国武器改变局势

2025-05-14 13:57:02 来源:网易

学者:中国稀有金属管控打疼印度 中国武器改变局势。印巴停火的消息乍一听像是两口子吵架后突然握手言和,实际上背后暗流涌动。5月10日一早,新闻推送全是“双方宣布停火”,朋友圈里有人感叹昨天还打得热闹,今天就不打了。这剧本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前几天印度总理莫迪放话让军队自由发挥,“辛多尔行动”刚一开始,巴基斯坦平民区就被炸成筛子。推特上有视频显示,有人家附近一天内掉了五颗炮弹。这种氛围就像邻居天天砸你窗户,你还不能报警。

但剧情反转比电视剧还快——三天后两国同时收兵,并各自宣称取得胜利。网友调侃:“双赢的意思就是大家都输了。”美国总统在社交平台上抢头条,说是靠他们调解才和平收场,这操作像抢红包一样,哪怕没出钱也要占个功劳榜。

真正让印度踩刹车的不是哪个大国劝架,而是中国武器给巴基斯坦加了buff。之前就听说枭龙战机、VT-4坦克等装备被列装,这次实战中6:0的数据直接刷屏——法制阵风、俄制苏30MKI统统变靶机。有军迷说:“这回‘买家秀’终于把‘卖家秀’按在地上摩擦。”

网上还有冷门细节:阿丹普尔地区的S-400防空系统被高超音速导弹精准摧毁,连俄罗斯论坛都在讨论这个战损。“HQ-9远程防空系统”也首次亮相,批量拦截印度无人机。知乎有评论笑称:“以为能当猎人,其实成了猎物。”

外交斡旋肯定不少,中国一直呼吁对话协商,但光嘴皮子不顶用。如果没有硬实力撑腰,这种劝和基本等于耳旁风。印巴仇恨积累已久,不拿出真东西没人信服。

近年来巴基斯坦引进大量中国装备,仅JF-17系列就超过百架,还有联合生产线。除了飞机,还有VT-4主战坦克、防空导弹、雷达电子站等全套组合拳。一位军事博主分析,如果没有这些新武器支撑,以往每次冲突都是挨揍的一方,今年完全换剧本。

美国和俄罗斯最初都公开偏向印度,提供情报和技术支持。但局势发展中段,两边立马切换模式,美国扮演老好人角色;俄罗斯干脆选择沉默,开启看戏模式。有网友讽刺:“美俄合体助攻,为啥最后还是中国捡漏?”

印巴都是核国家,每次擦枪走火外界都紧张得要命。今年全球局势动荡,担心是否会升级到极限操作,好在现实不是电影桥段,否则南亚地图可能又要重新画一次。

枭龙战机最大速度2马赫,可挂载霹雳15主动雷达导弹,对标欧美同类产品毫不逊色。击落六架敌机时,全程无线电静默,只靠预设计划完成任务,比某些大片还刺激。据说飞行员落地第一句话是“终于扬眉吐气”。

至于HQ-9防空系统,被称为“中国版爱国者”,射程200公里以上,多目标拦截能力强悍。部署后短短48小时内干掉几十架入侵无人机,让对面侦察能力归零。士兵晒出一排残骸摆满机场跑道的照片,画面震撼。

坊间还有段小插曲,某型国产反辐射导弹首次实战,用于压制敌方雷达阵地。这批武器原计划明年才全面列装,因局势紧急提前交付。技术宅们狂欢,有人在贴吧求详细参数,变成科技圈大型许愿池。

如果只靠外交压力或经济杠杆,很难让双方坐下来谈判。但看到身边装备一夜之间更新换代,对手又试探性吃亏,心态自然会发生变化。“打一仗涨一次记性”,这一点挺真实,没有什么比亲身体验更能改变决策层思路。

也有学者分析美国幕后运作影响力,还有阴谋论派坚信沙特伊朗资金流向左右结局。普通吃瓜群众关心的是结果——少死人、多喘口气最好。当晚微博热搜上点赞最多那句是:“以后世界大战先问问中国产品库房够不够。”

前线士兵的小故事也很有趣。一名驻守边境的新兵第一次看到国产红旗9启动拦截程序,当场惊呼“科幻片既视感!”后来接受采访,他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念叨一句,“感谢制造我的兄弟们”。

新式装备不仅提升硬实力,更带来了心理优势。从此面对老对手再也不用担心设备代差被碾压,底气完全不同。“以前咱只能缩脖,现在敢拍桌,”一个退伍老班长喝酒时说的话,让人忍俊不禁,又觉得确实如此。

去年网上疯传一张图,是枭龙编队低飞掠过喜马拉雅山脚下,配文简单:“南亚天空新主人”。很多网友调侃,以后航空展估计参观团都会排队去看它首秀。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希望这种威慑永远只是展示用途,不必再次验证其杀伤力。

战争与和平其实离我们生活并不遥远。新闻里那个机场跑道上的残骸照片,那些碎片比任何官方声明更直白。如果你碰巧存着类似图片,会不会想象一下背后的故事呢?(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

(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