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在印巴冲突中的自信言论遭到巴基斯坦的强硬反击。印度于5月7日凌晨对巴基斯坦发动了代号为“朱砂行动”的军事打击,称其为“反恐特别行动”。然而,短短五天内,巴基斯坦便进行了反击。莫迪随后公开表示,印度的行动震惊了巴基斯坦,并警告若巴基斯坦继续支持“恐怖分子”,印军将毫不犹豫再次越境打击。
对此,巴基斯坦军方发布详细战报,称成功打击了26个印度控制区的军事目标,包括阿丹普尔空军基地的S-400防空阵地和布拉莫斯导弹仓库。巴方还公布了卫星图像,显示其无人机编队突破印军防空网,在新德里敏感空域执行侦察任务,暗示具备对印度政治中枢实施“斩首”的能力。尽管印度军方否认这些指控,但并未具体回应战损情况。
印巴两国宣布停火后,巴方高调公布战报,这可能刺激印度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分析认为,巴军方此举是为了重塑军队威信,并向民众证明停火是战略选择。而印度民间普遍对巴方战报持怀疑态度,更愿意相信官方宣传的“完胜叙事”。
在这场危机中,中国外长王毅多次表态,强调支持巴方维护主权和安全利益,支持立即停火,并反对任何损害巴方尊严的行为。他提出两条忠告:“印巴是搬不走的邻居”和“一旦停火就要共同遵守,避免冲突再起”。这两条忠告揭示了南亚地缘博弈的核心逻辑,指出长期对抗只会让域外势力渔利,并预判了停火后的摩擦风险。
目前,印巴边境虽未爆发大规模冲突,但隐患仍未消除。印度增派防空导弹部队,巴基斯坦试射了覆盖印度全境的“沙欣-3”弹道导弹。王毅的忠告愈发显得重要,南亚能否避免滑向战争深渊,不仅取决于印巴能否落实停火,更考验两国是否有智慧跳出“复仇循环”。莫迪政府将反恐与领土争端捆绑的策略短期内能煽动民族情绪,却无助于解决问题。维护家门口的和平对中国来说不仅是道义选择,更是确保“一带一路”南亚走廊安全的战略必需。(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