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冲突中莫迪面临哪些挑战 经济与军事双重压力!截至2025年5月9日,巴基斯坦军方已摧毁77架印度无人机,其中29架在5月8日前击落,48架于9日当天拦截。这些被击落的无人机包括3架单价超过2亿美元的法国“阵风”战斗机,以及苏-30MKI、米格-29等高价值目标。尽管印度宣称出动了百余架次无人机,但仅25架被确认击落,且多数为低成本自杀式无人机,实际战略效果有限。巴基斯坦在无人机攻防战中展现了技术优势,使用中国提供的红旗-16FE防空导弹和PL-15远程空对空导弹,成功拦截了印度的“哈洛普”自杀式无人机及“大地”战术弹道导弹,甚至疑似在高空拦截了印度S-400系统发射的40N6E导弹。这种不对称优势改变了战场态势,使印度“朱砂行动”的战略目标未能实现。
本次冲突延续了印巴“袭击-报复-僵局”的经典模式。印度试图通过“朱砂行动”打击所谓“恐怖分子据点”,但未能削弱克什米尔抵抗力量,反而导致巴基斯坦以“自主反击权”扩大战果。与2019年的巴拉科特空袭类似,双方可能重演各自宣称胜利后后退的局面。然而,此次风险更高: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尼尔需要通过强硬姿态凝聚国内支持,重塑军队威信;而印度莫迪政府则面临民族主义狂热与经济压力的双重挤压。
印度2025年第一季度失业率预计突破23%,卢比汇率跌至0.0843(人民币),创历史新低。经济疲软迫使莫迪政府通过边境冲突转移国内矛盾,但持续的军事消耗(单日无人机损失超1.2亿美元)与贸易封锁(印巴贸易额下降92%)进一步加剧财政赤字,形成“冲突-经济恶化-更激烈冲突”的恶性循环。
美国仅呼吁“克制”,未像2019年那样施压降温;中国则从前期“支持巴方合理关切”转向劝和促谈,通过边境驻军和外交斡旋防止局势失控。国际社会的淡漠使印巴缺乏有效约束,误判风险显著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