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10日下午,印巴停火协议正式生效。这一协议达成颇为突然,整体上使印巴之间高强度的军事对抗迅速降温。虽然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仍有零星交火,并互相指责对方违反停火协议,但显然,此次印巴冲突中双方对抗最激烈的时段已经过去,可能正在进入尾声阶段。
可以预见的是,双方的“口水战”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印度可能会继续强调“朱砂行动”对恐怖分子及其背后支持力量释放出强烈信号,表明印度对恐怖主义“零容忍”。巴基斯坦则可能继续强调在此次冲突中取得的战绩,将其视为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胜利。从宏观视角看,此次冲突可能会对整个南亚的地区形势以及大国关系带来深刻且持续的影响。
自2014年莫迪执政以来,印度政府改变了过去国大党政府时期的战略,强调“领导型大国”和“印度教民族主义”,认为印度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影响下,印度从上至下都表现出了高度的自信心,对外展示出不妥协的姿态。新德里方面曾判断,印度的实力远在巴基斯坦之上,因此对巴政策不再以接触和沟通为主,而是奉行孤立和强硬打压的政策。相比之下,巴基斯坦受到经济困难和内政问题影响。
2019年,印控克什米尔普尔瓦马发生恐怖袭击,导致42名印度中央后备警察部队士兵死亡。印度随即对巴基斯坦采取强硬行动。巴基斯坦空军在对抗中击落印度空军战斗机并俘虏飞行员阿比南丹,取得战术层面的胜利,但最终选择和解。这一次,巴方在印方先发制人的情况下实施有效反击,称击落六架印军战斗机及数十架无人机,并在随后的军事行动中继续给予有力回击。军事上的表现也坚定了巴方的反抗意志,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停火协议的快速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