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巴军的雷霆反击,印度的报复显得有些慌乱:海军舰艇刚驶出孟买港就遭遇暴雨,无人机部队在克什米尔山区误炸平民区,就连引以为傲的“布拉莫斯”导弹也因电网故障推迟发射。更致命的是季风季节的到来——印度在上游的水坝储备已接近警戒水位,原本威胁断水的“王牌”,此刻却成了悬在自己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的预判再次展现战略眼光:5月9日,也就是巴军行动前24小时,驻印驻巴使馆同步发布最高级别安全警告,提醒30万在印中国公民“做好紧急撤离准备”。这比美国国务院的预警早了整整12个小时,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巴方行动早已进入大国情报视野。当新德里陷入局部停电时,北京国贸商圈的巴基斯坦商品展正悄然撤展,这种细节背后的战略预判,让西方舆论不得不再次感叹“东方智慧”。
截至发稿,印巴双方在新德里外围的交火已持续5小时,巴军“哈立德”主战坦克罕见出现在平原地带,而印度则紧急从东北部调回王牌山地师。这场原本被视为“可控摩擦”的冲突,正呈现三大危险升级迹象:网络战已突破民用设施底线,孟买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遭攻击,金融战雏形初现;巴军导弹射程首次覆盖新德里核心区,政治中心直接成为打击目标;沙特、土耳其等国突然召回驻印武官,伊斯兰世界的隐性站队浮出水面。最令国际社会担忧的是,当莫迪政府在野党开始攻击“国家安全漏洞”时,这场原本的边境冲突极可能演变为执政党维系权力的“战争动员”。而安理会内,中美俄的博弈已进入白热化——俄罗斯否决了美国的“紧急停火草案”,中国则呼吁“启动南亚危机预防机制”,只有法国还在徒劳地试图联络双方外长。
当新德里的防空导弹在夜空中划出火光,南亚次大陆的命运正滑向失控边缘。这场始于5月7日的空中对峙,如今已演变成包含信息战、导弹战、能源战的复合型冲突。巴基斯坦用行动证明:兔子逼急了也会咬人,而莫迪政府可能高估了对手的忍耐极限。接下来的72小时将决定战争走向——是停火谈判,还是全面动员?当两个拥核国家的军队在首都近郊对峙,整个世界都在屏住呼吸。(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