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方介入的方式,目前讨论的方案包括:美方资本参股“北溪1号”“北溪2号”或乌克兰境内的天然气管道,亦或直接投资俄气公司,甚至通过美企买断俄气供货,再转售给欧洲市场。这一模式不仅可规避欧盟对俄能源的政治抵制,也使美国得以监控乃至部分掌控俄欧能源互动的实际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欧盟已公开推进对俄罗斯天然气的全面“断供”计划,并计划在2027年前终止现有合同,但内部却并非铁板一块。匈牙利与斯洛伐克已明确反对布鲁塞尔的禁令。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虽在公开场合重申“绝不恢复俄能源依赖”,但现实市场需求与政策理想之间的张力正不断加剧。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前美国液化天然气正是欧洲的主要替代供应来源,而若特朗普方案成行,美国可能会一边卖自家天然气,一边转手销售俄气,彻底化身“双料中介”。
此外,美国三大资产管理巨头——贝莱德、先锋集团与资本集团,早已持有俄气公司1-2%的股权。而德国方面面对北溪管道的修复与重启问题仍处于技术和政治的双重瓶颈中。“北溪2号”至今未获德国政府批准启用,而“北溪1号”在2022年9月遭遇爆炸袭击后,四条管道中仅一条仍具输送能力。
另据透露,俄气方面正考虑向德国等市场客户提供为期24个月的短期合同,并给出大幅价格折扣。这一姿态,明显意在打破此前要求签署长达数十年合同的“强势卖方”传统,以求换取重新入市的机会。
不过,这一潜在的“回归之路”并非没有障碍。目前,欧盟内部针对俄气的旧合同纠纷仍未解决,相关法律案件众多,政治反对声也持续存在。同时,技术、监管、金融结算等方面的壁垒,也需要美俄双方通力合作逐一突破。
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试图通过“能源中介”角色,推动地缘政治转圜、经济利益再分配乃至美俄关系重构,其算盘显然不止于“卖气”这么简单。(责任编辑:张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