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我国PL-15E空空导弹为何这么强 技术优势尽显

2025-05-08 21:11:52 来源:小丸子侃侃

2025年4月,巴基斯坦空军首次公开了JF-17 Block III战斗机挂载中国PL-15导弹的实战画面。这款被称为“南亚天空狙击手”的导弹在200公里外直接锁定了印度苏-30MKI战机,迫使后者紧急抛洒干扰弹撤离战场。

我国PL-15E空空导弹为何这么强

这一事件不仅验证了PL-15的恐怖射程,也让外界看清了它的三大核心技术——双脉冲发动机、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双向数据链——如何让对手陷入“看不见、躲不掉、扛不住”的绝境。PL-15的最大射程达到200公里,远超印度空军现役的“流星”导弹(150公里)和俄制R-77(110公里),甚至比美军主力AIM-120D导弹多出40公里。这种差距相当于两军尚未照面,巴方战机就能抢先发射导弹。

我国PL-15E空空导弹为何这么强 技术优势尽显

印度阵风战斗机的RBE-2雷达探测距离仅130公里,这意味着当PL-15进入攻击范围时,印军飞行员甚至来不及锁定目标。更致命的是,PL-15采用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第一级发动机将导弹加速至4马赫,第二级在末段持续提供动力,让导弹在最后30公里仍保持高速机动,而传统导弹此时早已沦为“无动力铁棍”。实战数据显示,PL-15的不可逃逸区达到70-80公里,而印度“流星”导弹仅有40公里。

我国PL-15E空空导弹为何这么强 技术优势尽显

传统导弹的火箭发动机只能一次性燃烧,而PL-15的发动机舱内被隔离成两个燃烧室。第一级燃料消耗完毕后,第二级自动点火,这种设计让导弹在飞行中段节省燃料,末段却能突然加速。根据洛阳空空导弹研究院的测试数据,该技术使PL-15的有效射程提升21%,末段速度保持在4-6马赫,远超“流星”导弹的3.5马赫。

我国PL-15E空空导弹为何这么强 技术优势尽显

PL-15的导引头搭载了微型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精度比传统机械扫描雷达提升3倍。它能同时追踪6个目标,并对其中2个实施主动锁定。其雷达波束可聚焦成“铅笔状”,即便对手释放干扰箔条,也能通过多普勒效应识别真实目标。2024年埃及空军的模拟对抗中,PL-15E(出口版)在电子干扰环境下仍实现了85%的命中率,而AIM-120C7仅为62%。

我国PL-15E空空导弹为何这么强 技术优势尽显

PL-15可通过数据链与载机、预警机实时交互。当JF-17 Block III发射导弹后,后方的ZDK-03预警机能持续更新目标位置,甚至指挥其他战机发射的导弹协同攻击。这种“A射B导”模式,让印度空军依赖的S-400防空系统形同虚设——40架“枭龙”一次齐射160枚PL-15,远超S-400的48个火控通道处理能力。

巴基斯坦将PL-15与JF-17 Block III的组合玩出了新高度。KLJ-7A雷达的240公里探测范围,配合导弹的200公里射程,形成了一条“发现即摧毁”的杀伤链。2025年3月的边境冲突中,巴方4架“枭龙”通过数据链共享信息,在印军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模拟击落了2架预警机和1架加油机。

成本对比也令印度头疼。一架挂载4枚PL-15的“枭龙”造价约3200万美元,而印军阵风战机单价超过2.4亿美元。用巴空军指挥官的话说:“我们敢用10枚PL-15换1架阵风,但印度绝对不敢接这个赌局”。

PL-15的出口版本PL-15E虽将射程限制在145公里,但仍比同价位导弹领先一代。埃及、缅甸等国已批量采购,甚至北约成员国土耳其也在评估其性能。这种“降维打击”直接动摇了西方军火商的垄断地位——PL-15E单价约200万美元,仅为欧洲“流星”导弹的一半,却能压制美军现役AIM-120系列。

中国军工的野心不止于此。PL-15的模块化设计预留了卫星制导接口,未来配合无人机中继制导,射程可轻松突破400公里。正如美国太平洋空军前司令卡莱尔2015年的警告:“PL-15将迫使我们的加油机和预警机后退300公里,这等于废掉了美军‘大洋纵深’的战略优势”。

印度目前唯一的希望是加速部署射程300公里的俄制R-37M导弹。但这款专为米格-31设计的超远程导弹,与阵风战机的火控系统存在兼容性问题。更尴尬的是,R-37M的笨重体型导致阵风最多只能挂载2枚,而“枭龙”能轻松携带4枚PL-15。

技术代差的残酷性在此显露无遗。正如1990年代“毒刺”导弹改写阿富汗战争规则,PL-15正在重塑南亚空战逻辑——未来制空权的争夺,不再是战机数量的比拼,而是导弹射程、数据链和体系协同的较量。对于普通军迷来说,只需记住一个事实:当歼-20内置弹舱里的PL-15亮相时,美国空军连夜修改了《2030空战纲要》。(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

(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