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歼-36重新定义空战格局 航程革命引领未来!在全球军事装备快速迭代的背景下,中国航空工业推出的歼-36隐身战斗机因其卓越的航程优势和战术定位成为国际军事观察界的焦点。这款被外界称为“美军战略轰炸机克星”的新型战机不仅标志着中国空中力量从区域防御向远洋攻防的跨越,也重新定义了未来空战中争夺制空权的核心逻辑。
歼-36最引人注目的性能在于其超越传统五代机的“超大作战半径”。通过采用新一代中推发动机、优化气动布局(如融合体机身与变循环技术)以及内置模块化油箱设计,歼-36的最大航程可达3500公里以上,空载作战半径突破1500公里,远超F-35A的1160公里和苏-57的1200公里。这意味着歼-36无需空中加油即可覆盖第一岛链全域,并对第二岛链关键节点形成威慑。更重要的是,其续航能力支持长达6小时的滞空时间,配合空中加油后可实现跨区域长时巡航,为远程截击、敌后渗透等任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术弹性。
这种“航程革命”背后是中国航空工业在材料科学、动力系统和航电架构上的系统性突破。与传统五代机侧重机动性不同,歼-36选择了“航程优先、隐身与速度并重”的设计路径,使其成为兼具“刺客突袭”与“持久压制”能力的多面手。
针对美军B-21“突袭者”、B-52H等战略轰炸机长期依赖超远航程和防区外打击能力的特点,歼-36采取了精准反制策略。其核心战术逻辑包括前出拦截、隐身突防和高速追击。利用超长航程,在敌方轰炸机进入导弹发射阵位前实施远程截击,压缩对手攻击窗口;采用隐身涂层和菱形机身设计,雷达反射截面积小于0.05㎡,可穿透敌方预警机警戒圈,对编队中的“指挥机”“加油机”实施“斩首”;发现敌方轰炸机后撤时,可开启超音速巡航进行追击,配合PL-21远程空空导弹,形成“发现即摧毁”的闭环打击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