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局势的危局在于,印巴双方均具备二次核打击能力。印度“烈火-V”洲际导弹与巴基斯坦“沙欣-III”中程弹道导弹形成恐怖的战略平衡,这使得任何常规冲突都存在滑向核战争深渊的风险。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上月刚完成高超音速飞行器试验,这种改变游戏规则的战略武器出现,可能打破地区原有的战略平衡。
国际社会调解机制的失效加剧了危机蔓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调停呼吁被双方强硬派指责为“脱离现实”,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安全磋商也因成员国立场分歧难以推进。多边机制的失灵客观上为美俄等域外势力介入提供了操作空间,却无助于矛盾的根本解决。
从地缘经济视角观察,这场冲突恰逢“中巴经济走廊”第二阶段建设的关键期。印度海军近期在阿拉伯海北部的异常调动,以及美国第七舰队穿越马六甲海峡的动向,都显示出各方势力对能源通道控制权的激烈争夺。当军事对峙与经济博弈形成共振效应,地区安全格局正面临自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历史经验表明,南亚次大陆的每次危机都是对国际治理体系的压力测试。1950年代的克什米尔争端催生了联合国军事观察组,1998年的核试验推动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修订,而当下这场危机或许将重新定义大国竞争与地区安全的关系范式。新德里的导弹发射车与伊斯兰堡的核武库形成致命对视,人类正站在核时代最危险的十字路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