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关闭杰纳布河上游水坝!南亚火药桶变成了南亚“冰水桶”。2025年4月25日,印度政府关闭了印度河上游的水闸,以此作为对巴基斯坦的惩罚。这场水资源争夺战已经超越了传统军事对抗的范畴。
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克什米尔,最终滋养着巴基斯坦80%的耕地和68%的农村人口,成为其生命线。现代科技让这种水资源控制手段的杀伤力极大增强,只需轻点按钮,就能将下游的良田变成焦土,使千万人陷入生存困境。
站在印度的角度来看,其做法似乎无可厚非,因为国家利益至上。印度通过修建巴戈里哈尔大坝等工程逐步掌控了印度河上游的命脉,这些基础设施实际上成了战略武器。印度水利部长曾声称要让巴基斯坦的农田变成沙漠,这与核威慑相似,但断水摧毁的是未来几代人的生存根基。
讽刺的是,印度自身也面临严重的水资源危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通过掠夺他国资源来缓解自身的矛盾,暴露出南亚权力博弈中的丛林法则。
面对印度的“水讹诈”,巴基斯坦并非毫无准备。早在十年前,巴基斯坦就启动了N-J水电站工程,在东大的技术支持下构建了自己的水利防御体系。2021年签约的迪阿莫-巴沙大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能蓄水74亿立方米,还能在印度断水时释放储备,为4000万人口争取生存时间。
东大在雅鲁藏布江的布局则为这场“水战争”增添了复杂的战略维度。著名水利专家黄万里先生曾反对三峡大坝的修建,但他随后提出了在雅鲁藏布江上游修建水坝的设想。如今,这一设想已悄然落地。2025年初核准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装机容量相当于三个三峡,其清洁能源潜力足以重塑亚洲能源版图。
这项工程位于雅鲁藏布江流出国境前的“咽喉地带”,滋养着印度和孟加拉国数亿人口。尽管东大强调不会对下游生态造成负面影响,但印度媒体仍将其渲染为威胁。
历史表明,在特定地缘环境下,谁控制了河流上游,谁就掌握了战争主动权。从段颍绝羌到关羽水淹七军,再到印度断水和东大筑坝,人类科技的进步始终无法改变大自然的力量。恒河与印度河的涛声中,流淌的不仅是仇恨与算计,还有佛陀的晨露、泰戈尔的月光以及数十亿生灵对生命之源的永恒渴求。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微不足道。(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