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尴尬:边缘化的参与者
此次伦敦会谈的搁浅,也让欧洲国家的角色变得格外尴尬。作为战争“第二圈层”的直接受害者,欧洲国家对战事持续早已感到疲惫。它们希望尽快恢复和平,以缓解能源、通胀、难民等多重危机。
然而在美俄两极博弈的主战场上,欧洲却愈发被边缘化,其声音和建议越来越难以左右局势。此次原本由英国发起的多边会谈被迫延期,也象征着欧洲在俄乌和平进程中“有心无力”的现实处境。
和平不是交易,必须建立在尊重之上
伦敦会谈的推迟,是美乌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也揭示出俄乌冲突中各方利益纠葛之深、局势转圜之难。美国试图以妥协换和平,但其推动方式却被乌克兰视为“出卖”,双方在关键问题上始终无法达成一致。
战争的终结,绝不可能依靠某一方的单方面妥协。真正持久的和平,需要各方在尊重彼此主权、安全和核心利益的基础上,共同寻找平衡点。否则,即便短暂的停火得以实现,也难以从根本上避免冲突死灰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