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从乌克兰的视角来看,泽连斯基的强硬立场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其在复杂局势下维护国家利益、争取谈判优势的必要策略。乌克兰政府当前所面对的,不仅是军事压力,更是社会舆论和民族情绪的双重考验。在战争进入僵持期、胜负未定的背景下,任何软化立场都可能被解读为“屈服”,从而引发政治动荡。
美方希望主导和平进程,以便尽快将资源从乌克兰战场上抽身,转向其他更为紧迫的战略焦点,如印太地区、国内选战等。然而乌克兰并不愿做被动接受的对象,而是希望通过掌控谈判节奏来争取更有利条件。这种主导权之争,使得即便美乌同为盟友,在关键时刻也难以保持真正的步调一致。
美国战略意图:缓解压力,牺牲盟友?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美国推动停火并非单纯出于“和平主义”,而是源于其战略层面的现实考量。随着俄乌冲突持续,美国在财政、军事援助、人道物资等方面的成本不断攀升,国内舆论也开始对“无底洞式”援乌政策产生质疑。
尤其在大选临近之际,特朗普亟需展示一项可视化的外交成果,以提升民意支持率。而推动俄乌停战,无疑是一项具备宣传价值的“政绩”。因此,美国不断尝试通过谈判向乌克兰施压,意图迫使其在部分关键问题上让步,进而换取对俄的战略缓和。
然而,这种“削乌利美”的做法显然忽视了乌克兰的核心利益诉求和国内现实。结果不仅导致双方分歧愈发明显,也激化了乌克兰民间对美国的不满情绪。一些乌克兰媒体甚至公开质疑:“这还是我们的盟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