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面对媒体时高调宣称,美中之间正在就关税问题进行积极沟通,并表达了希望达成一份“公平协议”的期待。他表示,对华征收145%的关税确实偏高,但一旦协议达成,美方将会“适当下调”,不过不会降低到零。他还警告称,中国必须与美方达成协议,否则无法继续与美国开展贸易。在他看来,美国才是规则的制定者。
然而,特朗普这番强势表态却遭遇了美国政府内部的“打脸”。财政部长贝森特几乎在同一时间公开表示,针对关税问题,美中之间目前尚未展开任何实质性谈判。两人言论前后矛盾,暴露出美方在对华贸易策略上的混乱与分裂。
面对外界关注,中方迅速作出回应。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今天(24日)的记者会上明确指出,中美双方并没有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或谈判,更谈不上达成协议。“这些都是假消息。”
他强调,这场关税战是由美方发起的,中方的态度是一贯的、明确的。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对话谈判必须是平等、尊重、互惠的。
中美之间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关于两国何时重返谈判桌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水清在接受《直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双方并未启动实质性磋商。从种种迹象来看,双方距离真正开启谈判仍有距离。她指出一个关键细节:中国财政部长蓝佛安和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正在美国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的春季年会,但这次本可成为中美高层会面的良机,却并未安排任何正式接触,显然说明谈判尚未启动。
事实上,自新一轮贸易紧张局势爆发以来,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多次“反复横跳”。早在今年2月,其重返白宫仅两周,便借“芬太尼问题”为由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随后又屡次对外放话称“将很快与中方通话”。杨水清认为,特朗普此类表态更像是一种政治手段,既想通过强硬姿态向中方施压以获取谈判优势,也试图对市场释放“缓和信号”,稳定内部情绪与资本市场。
初步接触或在两月内开启,实质谈判仍需观察
尽管当前双方并未开启实质性对话,但杨水清预测,未来三个月内启动谈判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尤其是未来两个月内实现初步接触的机会较大。她分析认为,一旦谈判开启,首要目标将是围绕彼此加征的“报复性关税”展开谈判,双方可能以“先互相降91%”作为试探性妥协的基础。
据杨水清介绍,今年以来,美国对中国商品关税总计上调了约54个百分点,其中约20个百分点以打击芬太尼为由,另有34个百分点则是所谓“对等反制”名义加征。而中国也实施了总计约34个百分点的反制关税,其中还包括前两轮针对特定产品的惩罚性措施。
未来是否存在进一步取消关税的空间,将取决于包括芬太尼、知识产权、关键技术等问题的谈判进展。另外,美国国会内部仍在酝酿新的立法方向,拟取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这可能成为双边关系的又一重大变数。
美方考虑“结构性脱钩”,分级征税草案初现轮廓
《华尔街日报》在23日报道称,为了缓解美中关系持续恶化的局面,特朗普政府正在评估将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整体削减至50%至60%的可能性。
更引人关注的是,特朗普还在考虑采纳众议院中国问题委员会在2024年提出的“分级加税”框架:对于不被视为“威胁国家安全”的商品征收35%的标准税率,而对被定义为“战略商品”的品类,则征收至少100%的高税率,并在未来五年内逐步执行。
草案提出的划分逻辑中,所谓“战略品”包括机床、高端制造设备、关键原材料等,总额约1450亿美元,占中国对美出口约三分之一;其余约2939亿美元的“非战略品”则被列入35%起征的税率范畴。
对此,杨水清指出,这种分级征税机制,其本质就是“结构性脱钩”的新形式。虽然表面看似保留部分正常贸易,但即便是“非战略品”也面临不低于35%的高税负,实际上会显著削弱中国制造在美市场的竞争力。与此同时,“战略品”则面临被完全排除在主流供应链之外的风险。
中国态度未变,警惕“口头热情、行动强硬”式套路
针对美方反复加压,中国的立场依旧坚定。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24日的例行发布会上强调,关税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终将自食其果。中方从未主动挑起贸易摩擦,但也绝不会被动挨打。“我们不愿意打,但也不怕打。打,奉陪到底;谈,大门始终敞开。”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中方在表述顺序上进行了调整,将“打”置于“谈”之前。对此,杨水清认为,这种措辞变化并非偶然,而是在多次释放善意未果之后,中方传递出的警惕与坚决。她指出,美方频繁放出“谈判即将开始”的信号,但始终未见实质动作,甚至期待中方“主动打电话”,这种不对等的姿态,正在消耗彼此信任。
“沟通必须是双向的,对话不能只靠单方面释放善意。”她直言,中方已经多次表达了愿意谈判的意愿,但美方不能一边继续挥舞关税大棒,一边还要求中方“先打电话”,这种既想维持强硬姿态,又要获取对话主动权的策略,终将自陷困局。
中美谈判前景可期,关键仍在美方态度转变
中美在贸易与关税问题上的分歧依然显著,短期内重返谈判桌尚需更多基础和铺垫。但只要美方放下“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以更加务实的方式处理分歧,不排除双方在未来数月内实现初步接触,并就具体问题展开谈判。
关键在于,美方能否在国内政治压力与经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点,从而迈出实质性一步。而中方的底线与耐心并存,一贯坚持的是,真正有诚意的谈判,必须是在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前提下进行。(责任编辑:张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