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引人关注的是,特朗普还在考虑采纳众议院中国问题委员会在2024年提出的“分级加税”框架:对于不被视为“威胁国家安全”的商品征收35%的标准税率,而对被定义为“战略商品”的品类,则征收至少100%的高税率,并在未来五年内逐步执行。
草案提出的划分逻辑中,所谓“战略品”包括机床、高端制造设备、关键原材料等,总额约1450亿美元,占中国对美出口约三分之一;其余约2939亿美元的“非战略品”则被列入35%起征的税率范畴。
对此,杨水清指出,这种分级征税机制,其本质就是“结构性脱钩”的新形式。虽然表面看似保留部分正常贸易,但即便是“非战略品”也面临不低于35%的高税负,实际上会显著削弱中国制造在美市场的竞争力。与此同时,“战略品”则面临被完全排除在主流供应链之外的风险。
中国态度未变,警惕“口头热情、行动强硬”式套路
针对美方反复加压,中国的立场依旧坚定。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24日的例行发布会上强调,关税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终将自食其果。中方从未主动挑起贸易摩擦,但也绝不会被动挨打。“我们不愿意打,但也不怕打。打,奉陪到底;谈,大门始终敞开。”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中方在表述顺序上进行了调整,将“打”置于“谈”之前。对此,杨水清认为,这种措辞变化并非偶然,而是在多次释放善意未果之后,中方传递出的警惕与坚决。她指出,美方频繁放出“谈判即将开始”的信号,但始终未见实质动作,甚至期待中方“主动打电话”,这种不对等的姿态,正在消耗彼此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