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本周美国十多个州向美国贸易法庭提交诉状,控告特朗普关税违法,围绕这些政策合法性的讨论再度升温。据统计,美国国内目前至少有六起控告特朗普关税违法的案件。媒体普遍指出,美国总统并不具备随意征收关税的权力,特朗普政策背后的法律依据也经不起推咎。
面对不断升温的质疑,美国司法部本周再次进行辩解。特朗普政府认为,1977年通过的《国际经济紧急权力法》(IEEPA)赋予总统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关税的绝对权力。然而,半个多世纪前的立法者并没有预料到这项法律会被用来征收关税。
分析指出,《国际经济紧急权力法》的立法初衷是解决1917年《与敌国贸易法》赋予总统过大权力的问题。白宫认为,IEEPA赋予了总统“监管”进口贸易的隐含权力,因此将关税称为“监管贸易的一种方式”。原告则指出,根据美国宪法,征税和征收关税的权力属于国会而非总统,国会仅在少数贸易法规中将这一权力授予总统,其中不包括IEEPA,因此“监管贸易等于征收关税”的解读并不合法。
在“艾米丽·莱纸业公司诉特朗普政府”一案中,原告认为,如果将IEEPA解释为允许征收关税,那么白宫就违反了限制国会移交立法权力的“非授权原则”。美国高院近几十年来一直表示,只要国会提供机构应遵循的“可理解原则”,就可以进行授权,但IEEPA缺乏这种限制总统权力的原则。此外,特朗普任命的保守派大法官们支持国会必须在重大事项上给予明确授权,这使得一些法律专家认为,如果这些官司最终打到最高法院,特朗普政府可能会输。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还严重依赖尼克松政府时期的判例,当时法院支持尼克松根据《与敌国贸易法》类似条款征收全球关税。但当时的判决书明确驳斥了特朗普政府今天的“无限关税权”主张,指出它并非预先批准任何性质不同的未来附加税或不同方式实施的附加税,或任何与所宣布的紧急情况无合理关联的附加税。
美国媒体指出,特朗普关税引发的全球危机反而成为他在法庭上的筹码。最高法院通常会尊重总统处理外交事务和宣布紧急状态时的判断,等到关税案提交到高院时,这场危机的程度可能让大法官们需要斟酌判决对美国总统的全球权力和美国的国际地位的影响。
作为这一切混乱的源头,美国国会依然掌握着对“特朗普关税”的最终解释权。4月初,面对贸易战带来的经济代价,七名共和党参议员公开支持一项跨党派行动,旨在重申国会设定关税的权力。整体来看,共和党议员们普遍对关税造成的经济影响感到不安。历史数据显示,关税政策往往会带来选举惨败。1930年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施行后,共和党在随后的多场国会选举中都遭遇失败。(责任编辑:张小花 TT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