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通过提供优厚待遇和良好的科研环境吸引海外顶尖科学家。韩国则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在半导体、电池、量子等尖端技术的基础研究领域。
近期,韩国“国家学者”中的两位重要人物相继赴中国任职。其中一位是碳纳米管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韩国成均馆大学教授李永熙,他已被中国湖北工业大学全职聘请,领导半导体与量子研究所。尽管他曾担任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集成纳米结构物理中心主任,但退休后未能在韩国找到稳定的研究岗位,最终选择来到中国。
另一位理论物理学家、韩国高等研究院前副院长李淇明也有类似经历。去年,他在退休后选择到中国的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任职。
这两位学者都曾获得韩国“国家学者”称号,但在国内找不到合适的研究岗位。相比之下,中国各地高校积极引进全球顶尖理工学者,推动“研发崛起”。中国不仅注重引进人才,还致力于建设整体科研生态。
面对中国大学提供的丰厚待遇、研究经费以及有吸引力的科研环境,一些韩国教授虽然因承接国家课题而婉拒,但也表示对此非常感兴趣。
与此同时,韩国在半导体人才培养方面仍停留在扩招本科半导体专业学生的层面。一位韩国科学技术院的教授认为,在本科阶段培养半导体人才并不实际,因为本科阶段难以夯实数学和工学的各种素养,且学校也很难设定优质课程。(责任编辑:于浩淙 zx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