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对华态度变化无常,前一天还说要“大幅降低关税”,后一天又改口称“中方必须先行动”。美国财长贝森特的态度也频繁反转。
4月22日,特朗普表示考虑“大幅降低对华关税”,这是自对方推出“对等关税”以来第三次在关税问题上软化立场。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回应简洁有力:“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这表明了中国对于美国关税的明确态度:如果想谈判,就必须做出让步并进行协商;若继续维持高关税,中国也会坚决应对。
紧接着,在中国回应特朗普表态之后,美国财长贝森特于4月23日发表讲话,称中美谈判前“必须先互相降低关税”。他还特别强调,美方无意单方面降低关税。这种做法显然是试图通过施压让中国在关税问题上让步。
同一天,《华尔街日报》报道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将对华关税削减一半以上,降至50%-65%区间。但白宫迅速澄清,称此消息“纯属猜测”。白宫发言人莱维特也在当天表示,只有看到中国采取行动,美国才会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
特朗普政府突然对关税松口的原因在于美国国内面临严重压力。例如,美国汽车行业致信特朗普团队,请求不要实施5月初的25%汽车关税,因为这可能导致生产线停工,工人失业。此外,美国大豆因失去中国市场而陷入滞销困境,农民收入锐减。这些情况都发生在特朗普的重要票仓地区,因此他不得不重视这些问题。
中国的回应则直接戳中了美国的痛点,明确表示愿意对话,但前提是停止威胁讹诈,基于平等、尊重和互惠原则进行谈判。无论特朗普如何变化,中国的立场始终坚定:不惧威胁,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美国财长贝森特的态度变化暴露了美方内心的焦虑,他们既想降低关税又放不下架子,进退两难的局面凸显了他们在贸易战中的被动局面。
(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