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盛顿举行的一场经济峰会上,著名对冲基金城堡投资(Citadel)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肯·格里芬(Ken Griffin)罕见地向特朗普总统发出公开警告,措辞直白,态度坚决。他指出,特朗普推动的激进贸易政策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争议,更可能严重损害美国国债的信誉,动摇投资者对美元和美国金融系统的信心。
这位向来以“共和党大金主”著称的金融巨头在现场发言中直言不讳:“美国从来不只是一个国家,它还是一个全球品牌。我们的文化、我们的金融制度、我们的军力,这些共同构筑了‘美国’这一品牌的全球价值。然而,如今这个品牌正面临被我们自己逐步蚕食的危险。”
引发格里芬如此激烈表态的直接导火索,是特朗普政府本月早些时候祭出的历史罕见高额关税。这是几十年来美国最激进的贸易政策之一,令全球市场为之震动。而在紧接着的一个星期内,特朗普又一度暗示有意撤换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这一言论迅速引发了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使得投资者情绪更加动荡。
这种种因素叠加,使美国国债市场近期波动显著。本月初,美债收益率一度大幅拉升,资金快速流出,美元相对于一众非美货币整体下挫,市场对于美国作为“避险天堂”的信任开始动摇。
“在金融世界里,没有哪个资产比美国国债更具基础性意义,”格里芬警告道,“它象征着稳定、信用和信任。但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却在挑战这种根基。我们正在让最具声望的金融资产之一陷入不确定。”他提醒政府官员尤其是总统、财政部长与商务部长,必须深刻意识到国家品牌的脆弱性,“一个品牌的价值需要用尊重来维系,一旦玷污它,想要修复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更久的时间。”
格里芬的话不仅具有警示意味,更显得尤为分量十足。他的城堡基金截至2025年初,已管理超过650亿美元资产。他本人在2024年总统大选期间支持了特朗普,并在共和党内部具有相当影响力。但即便如此,格里芬一直对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持保留态度,多次批评其决策风格“情绪化”、“言过其实”,缺乏可持续性和连贯性。
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担忧并非孤例。纽约梅隆银行的美洲宏观策略师John Velis日前在发布给客户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美国国债的避险地位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根据其提供的数据,截至4月11日当周,外资连续大幅抛售美债,资金流出规模接近过去历史标准差的极限值,创下近年来最剧烈的单周资金撤离纪录。
不仅是金融圈的声音,在国际央行层面也能感受到“信心下滑”的趋势。欧洲央行执委菲利普·连恩(Philip Lane)在国际金融协会会议上表示,最近在全球资产配置结构中,美元资产的比重正在下降,这显示全球投资者开始倾向于更“平衡”的配置方式,不再过度依赖美元或美债资产。
“在过去几年,市场对美国资产定价时几乎基于一种‘完美假设’——认为美国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金融稳定性上都拥有压倒性优势,”连恩补充道,“但现在的资金流向告诉我们,这种预期正在被修正。接下来,要么市场稳定下来,要么会引发更广泛的结构性调整。”
类似观点也出现在英国投资机构St. James's Place首席投资官贾斯汀·奥努埃库西(Justin Onuekwusi)的分析中。他表示,如果美国政府继续出台偏离常规的政策,“就会有更多机构重新评估美债与美元的配置比例,甚至做出减持的决定。”
美国国债一向被视为全球金融系统的“压舱石”,是各国央行、全球机构投资者和养老基金的首选资产。但如今,由于政治干扰和政策不可预测性加剧,这一资产的“神圣性”正逐步被削弱。格里芬与众多金融从业者的忧虑反映的是一种更深层的焦虑:美国在动摇自己塑造的国际金融秩序根基。
显然,特朗普的“经济民族主义”不仅改变了全球贸易格局,也正在撼动美国长期以来在全球市场中累积起来的信誉资产。对特朗普而言,也许关税是博弈的筹码,但对华尔街乃至全球金融体系来说,美国国债的信用是一道不能轻易触碰的红线。(责任编辑:张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