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贸易战中的秘密武器是人工智能驱动的工厂机器人大军,它们已经彻底改变了制造业。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高筑贸易壁垒,但作为中国经济驱动力的出口商品,在价格方面仍具有竞争力。当前,中国各地的工厂正以极快的速度实现自动化,工程师和电工开始管理成批的机器人生产线,这些操作模式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制造成本。
如今,中国工厂的自动化程度已超过美国、德国或日本。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显示,除韩国或新加坡外,中国每万名制造业工人配备的工厂机器人数量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例如,在Zeekr工厂的车身修理厂内,机械臂正忙碌地运转。
布拉德舍自2002年以来访问了中国数百家工厂,并在上海、宁波和广州等地长期报道相关新闻。他提到中国最大的人形机器人生产商之一的云幕智造。云幕智造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贺亮表示,中国下一步将努力把机器人变成一个全新的产业。“对人形机器人的期望是创造另一个电动汽车产业,”他说,“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是一项国家战略。”
布拉德舍走访发现,在中国不少城市的小型工厂甚至被称为“路边作坊”的地方,使用机器人切割和焊接金属,用以制造烤箱和烧烤设备等产品的情况也非常普及。在广州,一名李姓老板带着11名工人,准备花约30万元从一家中企购买带有摄像头的机械臂。这套装置能运用AI技术观察工人焊接烤箱侧板的操作,随后在极少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复现整个焊接流程。四年前,同样的系统设备只能从外国公司购买,价格更是如今的三倍多。“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投资自动化,”李先生说,“一个人类员工每天只能工作8小时,但机器可以工作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