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反转了,美国白宫主动解释,245%关税不属实,特朗普也怕事情闹大

2025-04-22 13:43:21 来源:时局前线

最近白宫突然上演了一场“关税数字游戏”的反转剧情。

4月15日他们官网发布的“事实清单”里,一句“中国面临最高245%关税”的表述被媒体抓住不放,瞬间引爆舆论。

结果不到24小时,白宫又紧急澄清,说245%关税只针对注射器和针头这一个品类,其他产品维持145%税率。

这场自己挖坑自己填的闹剧,把中美贸易战的荒诞性推到了新高度。

一、关税数字背后

所谓245%关税的计算方式堪称“数学鬼才”:125%的对等关税叠加20%的芬太尼危机关税,再加上301条款下100%的最高税率,三项相加得出这个夸张数字。

但实际上只有注射器和针头“享受”这个待遇,其他产品税率从7.5%到145%不等。

这种“关公战秦琼”的算法,连美国企业都看不下去——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直言,这就是拿税率当政治表演道具。

更讽刺的是,这个数字游戏的始作俑者正是白宫自己。

他们一边在官网吹嘘“关税战胜利”,一边用模糊表述制造恐慌,结果被媒体放大后反而砸了自己的脚。

有分析指出,特朗普政府故意玩这种文字游戏,本质是转移国内矛盾——美国国债突破36万亿美元,每年利息支出超1.2万亿美元,只能靠制造外部威胁来掩盖经济烂摊子。

二、美方内部的权力角力

这场闹剧背后是白宫内部的激烈博弈。

财长贝森特取代强硬派纳瓦罗主导贸易政策后,明显在踩刹车:先是暂停对多国的“对等关税”,接着豁免电子产品关税,最近又承认关税“不可持续”。

这种转变源于现实压力——美国科技企业因高关税成本飙升,苹果手机售价被迫提高200美元,英伟达每季度多支出数亿美元,迫使特朗普不得不让步。

但特朗普的反复无常让政策充满不确定性。

他一边让贝森特释放谈判信号,一边又在社交媒体上威胁“加征更多关税”。

这种分裂让美国企业无所适从,CNBC采访的跨国公司高管直言,白宫严重高估了关税威慑力,中方战略定力远超预期。

更搞笑的是,特朗普多次单方面宣称“等中方电话”,结果被彭博社曝出,中方明确要求美方先管住内阁的抹黑言论,否则免谈。

三、中方的反制

面对美方的关税大棒,中方采取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策略。

商务部直接指出,这种“毫无意义的关税数字游戏”已无经济意义,外交部更是懒得替美方解释税率细节,一句“具体数字问美方”尽显不屑。

实际行动上,中国暂停采购美国农产品,转向巴西、墨西哥等国,导致美国大豆价格暴跌17%,农民每英亩损失25美元。

更关键的是,中方在全球供应链上展现出强大韧性。

尽管美国试图通过关税迫使企业转移,但中国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庞大市场让跨国公司难以割舍。

苹果虽然将部分iPhone生产转移到印度,但2023年中国对美手机出口仍占496亿美元,而印度仅121亿美元。

这种“去中国化”的代价,美国企业比谁都清楚。

四、全球供应链

中美贸易战的影响早已超出双边范畴。

为规避关税,全球供应链加速重构:越南对美笔记本电脑出口激增140%,印度承接部分电子组装业务,巴西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大豆进口来源。

这种“去全球化”趋势让WTO规则形同虚设,各国被迫“选边站”,但中国通过进博会、RCEP等平台扩大开放,反而巩固了国际支持。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关税战的代价正在显现。

美国电子产品价格上涨35%,中国消费者购买进口汽车成本增加,全球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剧。

有经济学家警告,这种“双输”局面若持续,可能引发全球性经济衰退,而最大的输家将是那些盲目追随美国的国家。

五、关键节点

现在的问题不是“会不会谈”,而是“怎么谈”。

中方的谈判条件明确:控制内阁对华攻击性言论、解决台湾问题、解除制裁、设置专门谈判代表。

这些要求看似简单,实则触及美国政治体制的根本矛盾——特朗普需要靠对华强硬维持基本盘,而贝森特等务实派又想止损。

这种内部分裂让谈判前景充满变数。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的经济衰退风险正在加剧。

美债收益率飙升至5%,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低于荣枯线,农业出口逆差扩大至305亿美元。

如果特朗普继续一意孤行,很可能重蹈2018年贸易战的覆辙——当时美国农民损失270亿美元,最终迫使特朗普签署农业救助法案。

历史会不会重演? 答案可能就在今年的中期选举。

这场关税闹剧的本质,是美国试图用冷战思维解决全球化问题的必然失败。

当特朗普政府还在纠结245%的数字游戏时,中国已经在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构建起新的竞争优势。

未来的较量,将不再是简单的关税对抗,而是制度韧性、创新能力和全球治理话语权的全面比拼。

而那些试图用“关税大棒”维持霸权的国家,终将在历史的车轮下铩羽而归。(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

(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