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市立学院国际经济学教授玛尔塔·本戈阿认为,尽管中美两国在贸易上高度相互依赖,但最终的风险天平落在美国一边。中国可以从其他地方采购农产品,而美国更换电子产品和机械则更加困难。例如,中国已经在从巴西大量采购大豆,因此中国拥有更多的筹码。
彭博社指出,传统观点认为贸易逆差国在贸易冲突中更具优势,但当美国确实需要中国商品时,这一逻辑就不再适用。特别是当这些“中国制造”实际来自美国企业时,限制进口会变成自我伤害。这种矛盾在中美经贸关系中尤为明显。
特朗普政府给予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内存芯片等科技类产品关税豁免的决定,显示出美国企业的依赖性。苹果公司等企业无法承受对华征收高额关税的冲击。
中国出口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已大幅下降。美国政府数据显示,中国在美国进口中的份额已从2016年的21%降至2024年的13.4%,降低了中方的贸易风险敞口。与此同时,中国的产能已通过越南和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重新布局。法国投资银行Natixis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丽西亚·加西亚-埃雷罗认为,即使中国出口遭遇硬性中断,对中国庞大的经济影响也不会是灾难性的。
长期积累的巨额美国国债是中国手中的另一大关键筹码。理论上,中国可以通过出售美债减少其风险敞口,引发市场对美国资产吸引力的担忧,并加速美元和美债贬值。此外,美国还依赖中国提供许多稀土金属,这些材料对现代制造业至关重要。特朗普在宣布“对等关税”后,将部分关键矿产加入豁免清单,但这可能不足以避免供应危机。
彭博社认为,在消费驱动的美国经济中,对消费者喜爱的东西征税会产生严重后果。美国消费者的力量常常被忽视,他们也有投票权,这削弱了特朗普的谈判地位。中国拥有的反制手段和工具远不止于此,包括关键原材料出口管制、不可靠实体清单等。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的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谈,大门敞开,但对话必须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以平等方式进行;打,中方也将奉陪到底。施压、威胁和讹诈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分歧。(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