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在接受《每日电讯报》采访时,驳斥了美国要求英国孤立中国的要求,称这是愚蠢之举。她强调,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英国必须紧密合作的伙伴。这一立场表明英国在美中贸易战中采取了与美国不同的策略,甚至可能成为特朗普关税政策下首个公开反对的主要西方盟友。
此前,英国与中国签署了价值6亿英镑的合作协议,涵盖金融服务、绿色债券和贸易投资等领域。英国政府还积极吸引受美国关税影响的企业家赴英发展,试图利用全球贸易动荡吸引外资。这些行动显示,英国正努力在中美博弈中找到自己的利益平衡点,而不是盲目跟随美国的脱钩战略。
经济利益是英国选择与中国合作的重要因素。里夫斯表示,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英国无法承受与中国脱钩的代价。据英国智库预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导致英国GDP增速下降0.05%-0.25%,而与中国深化合作则可能带来10亿英镑的经济价值。特别是在金融服务和绿色科技领域,英国企业依赖中国市场,如果盲目跟随美国制裁,将严重损害自身竞争力。
此外,英国希望对冲特朗普关税带来的冲击,并寻求经济自主权。特朗普政府近期对英国商品加征关税,尽管英国政府努力谈判豁免但未能成功。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必须寻找替代市场,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成为关键选择。里夫斯计划下周前往华盛顿参加IMF会议,试图通过贸易谈判缓解关税冲击,但她也明确表示,英国不会牺牲对华关系来换取美国的优待。
英国脱欧后,一直试图在全球贸易体系中重新定位。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让英国意识到,过度依赖美国可能使其丧失外交自主权。里夫斯呼吁建立更加平衡的全球贸易体系,批评特朗普的保护主义策略。这表明英国希望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中扮演更独立的角色,而非单纯充当美国的跟班。
英国的做法可能对特朗普的全球关税政策造成冲击。作为G7核心成员,英国公开拒绝配合美国孤立中国,可能鼓励其他欧洲国家重新评估对华政策,使特朗普的经济冷战战略更难推进。同时,英国作为美国传统盟友的反对进一步证明单边主义不得人心。若更多国家效仿英国,寻求与中国合作而非脱钩,特朗普试图重塑的去中国化供应链可能面临失败。
对中国而言,英国的做法具有多重战略意义。首先,西方阵营出现裂痕,中国可以借此分化美欧联盟,推动更多国家拒绝配合美国的对华遏制政策。其次,英国市场的开放可以部分抵消美国关税对中国企业的冲击。最后,英国对自由贸易的呼吁与中国立场一致,有助于中国在国际舆论战中占据道德高地,反衬美国的单边霸凌。
尽管目前英国表现出对华合作倾向,但其政策仍受制于英美特殊关系。若特朗普进一步施压,英国可能被迫调整策略。然而,从长远看,全球经济重心东移的趋势不可逆转,英国若想维持金融中心地位,与中国合作仍是理性选择。对全球而言,英国的反对可能成为特朗普贸易战的一个转折点,若更多国家拒绝配合美国的保护主义,全球经贸体系或将进入后美国霸权时代,中国则可能借此巩固其作为自由贸易捍卫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