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测量船能监控美导弹?大V解读 太平洋上的“千里眼”!1980年5月,中国两艘白色大船“远望1号”和“远望2号”首次进入南太平洋。不久后,中国在这里完成了首枚洲际导弹全程试射,弹头精准落入预定海域,打破了“中国没有远程核威慑”的论断。
45年后,同样的海域再次引发关注。2025年4月9日凌晨,中国海事局发布渤海军事禁航通告,坐标指向大连附近的核潜艇基地。这片水域是巨浪系列潜射导弹的测试场。几乎同一时间,四艘“远望”系列航天测量船从不同港口出发,在南太平洋摆开阵型,其中远望7号提前一个月就蹲守在最东侧待命。
这种反常的联动立刻引爆全球军事圈。美国《海军新闻》当天发文称:“中国可能正在测试能直达美国本土的海底杀器。”五角大楼内部会议室为此彻夜灯火通明。
渤海禁航区距离北部战区海军某核潜艇基地仅30海里。这里藏着中国最机密的094型战略核潜艇,它们背上驮着的巨浪-2导弹射程达8000公里,足以覆盖夏威夷;而传闻中的巨浪-3,射程更是达到1.2万公里。这次试射不同于以往使用专门试验艇,解放军首次动用战备值班潜艇执行任务,意味着发射的可能是已经服役的巨浪-3实弹。潜艇从青岛基地出发,穿过宫古海峡向东潜行300海里,纽约、华盛顿全在打击范围内。
南太平洋深处,四艘白色测量船组成的监测网捕捉太空中飞行的导弹。远望3号、5号、6号组成的三角阵,配合远望7号的定点观测,能实时追踪导弹从出水到入轨的全过程。这些船只配备的X波段雷达,连指甲盖大小的太空碎片都逃不过监控。这次任务创下多个首次:中国潜射导弹首次在公海试射,弹着点距离本土超过1万公里;首次实现分导式弹头全程监测,每枚导弹携带的10个核弹头,要像天女散花般命中不同目标。
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查尔斯·理查德曾坦言:“我们现有的反导系统根本拦不住这种饱和攻击。”
094核潜艇的龟背设计曾备受诟病,但巨浪-3的出现彻底扭转局面。这款导弹直径缩小20%,却能多装15%燃料,末端突防速度超过15马赫。更让美军头疼的是其弹道变化——传统导弹像抛物线投篮,巨浪-3却能在空中“漂移”,反导系统难以预测落点。去年东风-31AG导弹试射时,美国首次承认中国陆基核力量达标。今年轮到海基核力量交卷:只要巨浪-3试射成功,中国核潜艇就能在家门口威慑全球。五角大楼模拟推演显示,巨浪-3的飞行时间比前代缩短18分钟,留给美国的反应时间只够发三条推特。
就在试射前三天,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叫嚣:“不撤销反击就加税到104%!”中美贸易战打到这个份上,常规手段已不够用。解放军选择用潜射导弹回应:104%的关税意味着经济脱钩,而核威慑则是防止军事冲突的最后保险。
美国太平洋舰队最近很忙。原本部署在关岛的“海狼”级攻击核潜艇突然调头往澳大利亚跑;夏威夷的反导系统进入24小时战备,连气象卫星都在盯着云层变化。但这一切在巨浪-3面前都是徒劳——从海底升空的导弹根本不需要穿越云层。
美国海军学院教授詹姆斯·霍姆斯评价:“中国在太平洋划出的导弹弧线,比十个航母战斗群更有威慑力。”这片曾被视为美国后花园的海域,如今被巨浪-3的射程重新定义。澳大利亚防长连夜打电话给华盛顿询问为何雷达测不到导弹轨迹。答案很简单:分导式弹头加上机动变轨,现有技术根本追踪不过来。四十五年前,中国用两艘测量船在南太平洋写下“真理在射程之内”;四十五年后,四艘远望船守护着升级版的真理。当巨浪-3的尾焰照亮太平洋夜空时,五角大楼终于明白:那个需要冒险穿越岛链的中国核潜艇时代,彻底终结了。
(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