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妄想用关税迫使药品生产回流。2024年4月,美国贸易政策领域出现重大变化。周五晚间,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发布公告,宣布对智能手机、电脑、太阳能电池、平板电视显示器和基于半导体的存储设备等主要电子产品免征高额关税,这为苹果等依赖进口产品的科技公司带来了利好。然而,政令才隔夜,局势便急转直下。
周日,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本周》节目采访时表示,智能手机、电脑和其他一些电子产品将被单独征收关税,这些产品将纳入半导体领域,并很快征收特殊关税。这一突如其来的政策转变,让原本沉浸在关税豁免喜悦中的科技公司陷入恐慌。美国政府这种做法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也让市场对美国贸易政策的稳定性产生了严重质疑。
卢特尼克宣布,政府周五晚间决定免除本月早些时候实施的一系列电子设备关税,这只是暂时的缓刑。这些产品将面临“半导体关税”,可能在一两个月内生效。他强调,所有这些产品都将归入半导体产品类别,美国将采取一种特殊的重点关税,以确保这些产品能够回流。美国需要半导体、芯片、平板显示器在美国制造,不能依赖东南亚来满足所有运营需求。
这一政策意图明显,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手段推动半导体产业回流,实现“美国制造”的战略目标。然而,这一举措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存在诸多疑问。半导体产业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产业,涉及复杂的供应链和产业链。美国要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并非易事。而且,关税的征收可能会引发贸易伙伴的报复,进一步加剧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对于科技公司来说,他们将面临成本上升、供应链中断等诸多挑战,如何应对这一“大考”将成为他们未来发展的关键。
在关注电子产业的同时,印度制药业也未能幸免。印度制药业与美国密切相关,根据印度药品出口促进委员会的数据,2024财年,印度279亿美元的药品出口总额中,美国占了87亿美元。美国使用的仿制药中有超过45%是在印度生产的,再加上15%的生物类似药,印度面临的风险显而易见。
特朗普将印度制药业和中国的电子业作为谈判筹码来要挟美国企业加快对美国本土的投资,这一做法无疑是对印度制药业的不公平对待。印度制药业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全球患者提供了大量价格实惠的药品。美国的贸易政策如果过度打压印度制药业,可能会导致全球药品供应短缺,影响全球公共卫生安全。而且,这种以邻为壑的贸易政策也不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特朗普政令的反复无常让企业陷入了“决策困境”。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时,需要考虑市场需求、成本、政策环境等因素。然而,美国政府这种不稳定的政策环境让企业难以做出准确的决策。对于科技公司来说,他们原本计划利用关税豁免的机会扩大进口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但现在,关税的征收让他们不得不重新调整战略,考虑在美国本土建立生产基地或寻找其他替代供应商。这些决策需要时间和资金的支持,且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对于印度制药企业来说,他们也需要重新评估在美国市场的业务布局,考虑是否减少对美国的出口或加强在其他市场的拓展。
最大的问题是,特朗普还只有1000天的任期,而工厂建设却不可能在1000天内完成。半导体产业和制药产业都是需要长期投入和积累的产业,建设工厂、培养人才、研发技术都需要时间。特朗普试图通过关税手段在短时间内推动产业回流,这种做法显然是不现实的。即使美国政府能够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企业也需要考虑到投资的风险和回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更倾向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且,美国的劳动力成本、环保要求等因素也可能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