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网络也是关键。当前,尽管西方冲突因素全面凸显,但东方的发展诉求没有改变。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美国所谓“对等关税”的威胁与挑战,要坚定予以反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市场是增长的基础,自由贸易是增长的动力。新的经济全球化与自由贸易难以再依赖美国,要以发展为导向、以自由贸易为主线,在平等、共享、包容基础上形成新的全球性、区域性自由贸易网络。
保持经济增长态势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的核心。未来10年,我国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科技结构、城乡结构等经济结构转型仍具有较大空间,这是应对美国实施“对等关税”的最大底气。扩大内需,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还需付出相当大的努力。以拉动消费为例,2023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为39.6%,明显偏低。从结构来看,消费不足主要体现在服务型消费比重偏低。若服务型消费的巨大潜力得到有效释放,我国有条件补齐外需冲击的“缺口”。
以结构性改革推进经济结构转型也很重要。解决总需求不足的核心在于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消费信心、预期和条件。“十五五”时期,若以百万亿元“投资于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基本解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造现有城市基础设施等,将形成促消费、扩内需的最大条件。破解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结构性矛盾同样重要。初步测算,我国城镇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每年可以新增2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拉动万亿元的新增投资需求。
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加快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RCEP将在全球自由贸易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应对美国挑战的重要抓手。要在自主开放、单边开放中做好RCEP这篇大文章。推动区域自由贸易进程,加大力度促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签署,推动中日韩自贸谈判,力争实现中国—海合会自贸协定谈判的重要突破。扩大自主开放、单边开放,中国产业链逐步向东盟转移,并形成重要外溢效应。根据东盟方面统计,2019—2023年,东盟对全球贸易的顺差额增长了3倍。同期,东盟对我国贸易逆差增长了20%。未来,应以扩大向东盟的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促进中国—东盟贸易平衡,力争再用几年时间,使我国成为东盟最大的最终消费品市场,对东南亚生产分工网络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自主推动面向中东地区能源项下的自由贸易,通过技术贸易、设备贸易、人才交流等多种方式支持海合会国家打造面向我国的油气资源产业链供应链。更加注重服务贸易发展,服务贸易是促进自由贸易的重大任务,也是应对美国实施“对等关税”的重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