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舆论聚焦中美经贸摩擦之际,美俄之间悄然上演了一场不同寻常的高层会谈。当地时间1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圣彼得堡与美国中东事务特使威特科夫举行了长达四小时的闭门会谈,焦点毫无悬念地落在乌克兰问题上。尽管会谈结束后双方未对外透露任何成果细节,俄罗斯方面也未在关键议题上作出妥协,但此次接触本身仍被视作是美俄关系解冻的一丝苗头。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在会后对外表示,普京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之间的电话沟通“不是没有可能”。这一表态无疑点燃了外界对于美俄或将展开更深层次接触的猜测。
不少人据此得出了“美俄正逐渐靠近”的结论,甚至推演出俄乌冲突有望尽快落幕的前景。然而,事实并不如此乐观。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尽管表面上美俄在沟通层面有所互动,但实际分歧依旧难以调和。以此次普京与特朗普特使的对话为例,在会谈尚未开启时,特朗普便在社交媒体上敦促俄方“采取行动,尽快结束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而俄方却泼下冷水,提前声明“不要对会谈抱有任何外交突破的幻想”。
这场“各说各话”的会谈反映出一个清晰现实:两国对会谈成果的期待完全不在一个层面。特朗普想借此展现对外政策成效,而克里姆林宫则显得异常冷静,甚至刻意压低外界的期待值。
更关键的是,尽管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多次宣称“能在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但现实却是几轮对话下来,美俄在停火议题上毫无实质进展。3月底,特朗普甚至因对俄罗斯迟迟不表态感到失望,公开表示将考虑对俄罗斯能源产品征收更高关税。这一举动虽然更多是一种施压姿态,但也侧面说明,特朗普的“停战愿景”正遭遇严峻考验。
那么,问题的根源在哪里?难道普京不想尽快结束这场战事吗?
答案并不复杂:普京和特朗普都希望战事告一段落,但各自的目标大相径庭。对于特朗普而言,他急于兑现“快速结束冲突”的竞选承诺,尽早将美国资源从欧洲战场抽离,转向更关键的国内和亚太议题。在这个前提下,哪怕是一个表面上的“冻结冲突”方案,他也愿意接受。
但普京的算盘显然更复杂。俄方希望通过一套更稳定、更具持续性的安排,确保乌克兰不再对俄罗斯构成战略威胁,并满足自身在安全、边界与影响力方面的核心关切。换言之,普京不愿接受一个短期妥协,而是力图在谈判桌上拿到决定性筹码。
特朗普可以高调施压、喊话停战,却无法强迫俄罗斯或乌克兰接受不符合其战略利益的和平条款。这也是为何看似频繁的美俄接触背后,始终无法推动实质性进展的根本原因。
眼下,美特使已离开圣彼得堡返回华盛顿,下一步外界关注的焦点将集中在普京与特朗普能否实现直接通话。如果两人能在接下来的对话中,就重启部分双边合作机制、或是达成某种层面的冲突降温共识,或许还能为局势带来一丝转机。
但归根结底,要实现真正的停火,不仅取决于美俄能否找准彼此的利益交集,更依赖于乌克兰与俄罗斯是否愿意作出实质性妥协。目前来看,普京仍寄希望于通过战场上的消耗战打垮乌克兰,从而掌握更多谈判主动权;而乌克兰政府则寄望在欧美支持下拖住俄军,等到局势反转。
在这种“双向以战促谈”的博弈中,真正意义上的停火协议恐怕还要等待一段时间。特朗普曾经扬言“一通电话、24小时解决问题”,如今看来,那通电话可能还在等,而问题本身,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