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风暴下,与特朗普的期望相反,企业正将中国视为最安全的港湾。《纽约时报》报道指出,尽管美国总统持续对中国加码关税胁迫,但他的贸易政策反而促使企业在全球贸易动荡中选择继续留在中国。这与特朗普极限打压中国、呼吁各国赴美投资的初衷背道而驰。
在2018年的中美第一次贸易争端中,一些亚洲国家因能够规避美国对华高额关税和减少供应链中断等优势,成为转移在华生产线的热门选择。然而,在特朗普的第二个总统任期里,他悍然向全球发动全面贸易战,那些曾经的“理想替代地”无一幸免,都被卷入贸易纷争的漩涡之中。
特朗普推行的所谓“对等关税”产生了他始料未及的效果。不少企业越发相信中国是更具吸引力的生产地和采购地,纷纷打消了将产能和供应链转移至越南、印度或其他亚洲国家的念头。美国关税政策公布后引发的混乱局面,也让企业担心大幅调整供应链会引发更多动荡。面对持续不断的变数和不确定性,企业更倾向于维持现状,延续与中国供应商或制造合作伙伴的长期合作关系。
美国竹纤维床上用品制造商MOSO Pillow的创始人路德表示,现在留在中国并让在中国的业务持续运转,是大家共同的策略。本周,路德参加了一场美国企业家会议,透露称自己和其他参会的企业家一样,并没有花时间寻觅新的合作伙伴,也没有考虑从中国转移业务的途径。相反,他正与中国伙伴继续携手,寻找节省成本或开发新产品的方法。
路德进一步指出,这些美企之所以仍选择留在中国,是因为他们都受益于中国成熟先进的制造和工程流程。成本优势已不再是中国成为商品制造首选地的唯一原因。他强调,如今成本优势甚至都不是大多数企业留在中国的主要原因。路德否认特朗普坚称“关税有助于制造业回流美国”的观点。对大多数企业而言,美国并非理想的投资选择。即便关税削弱了中国的成本优势,多数美国工厂在制造能力、产能和速度方面,仍难以与中国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