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表示“我可以打100年”,这一表态让特朗普的制裁威胁显得无力。3月底,普京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对商界精英明确表示,俄军已做好将俄乌战争延续百年的准备。
德国《焦点》周刊披露了会议细节,普京提到俄罗斯有足够的资源和意志,在经济和军事上都能支撑长期消耗战。这不仅是对特朗普威胁的回应,也是为了稳住国内精英阶层和平民的情绪。
过去三年,俄乌冲突给社会带来了巨大震荡。据西方媒体报道,截至2024年底,俄罗斯士兵死亡人数已经超过88,000人。尽管官方从未公开具体伤亡数字,这些数据仍在民间流传。
尽管如此,俄罗斯的征兵工作仍在继续。2024年10月,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法案,将农村征兵年龄上限从27岁提高到30岁。2025年初,俄国防部宣布新一轮春季征兵计划,目标是征召16万人。俄罗斯独立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约78%的受访者支持继续战争,理由是“保卫国家利益”。
然而,支持战争并不意味着不怕制裁。特朗普的最新威胁针对俄罗斯的“影子舰队”——那些绕过西方制裁、偷偷运输石油的船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扬言实施“大规模制裁和关税”,直到达成乌克兰和平协议。他在NBC采访中还提到,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加征25%至50%的二级关税。俄罗斯经济高度依赖能源出口,2024年石油和天然气占财政收入的40%以上,制裁一旦落实,普通人的生活必然受到冲击。
但俄罗斯民众是否会因此动摇是个问题。过去几年的制裁已经让俄罗斯人习惯了苦日子。2022年西方全面制裁后,卢布暴跌,超市货架空了一半,但经济并没有完全崩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4年10月报告显示,俄罗斯GDP当年增长3.6%,超出预期的3.2%。普京在2024年12月的年度记者会上也表示:“我们的经济稳定可靠,失业率创历史新低。”这表明俄罗斯人学会了在制裁下生存,这也成了普京高喊“再打100年”的底气。
当然,民间的声音并不统一。尤其是城市中产阶级接触的信息更多,对战争的态度更为复杂。但这些因素可能不足以打破博弈的平衡。历史经验显示,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实施多轮制裁,经济受挫,但外部压力反而让俄罗斯人更团结,普京的支持率飙升到80%以上。
制裁对民生的影响是一个慢变量,除非达到俄罗斯能承受的临界点,否则不会对普京造成根本影响。普京在国内会议上特别提到要加大对国内精英的支持,确保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因为他的政权靠的是忠诚的精英和沉默的大多数,只要这两者不崩,他的“100年”豪言就有足够的支撑。
特朗普的制裁与其说是为了乌克兰,不如说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形象。2025年3月19日,他与普京通话后,俄罗斯只同意暂停攻击乌克兰能源设施,全面停火遥遥无期。他在社交媒体发文称:“我在为俄罗斯做件大事。”然而现实很尴尬——普京并未给他面子。在后来的NBC采访中,他又表示:“如果俄罗斯不配合,我会让他们付出代价。”这种反复表态显然出于他急于在国内证明自己能搞定普京的心理。
普京所说的“打100年”,可能是宣传,也可能是真有长期打算,但俄罗斯人能撑多久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制裁的压力会逐渐渗入日常生活,而对特朗普“制裁”誓言的考验则不仅在于他的“交易的艺术”,还在于美国的实力和深层利益。(责任编辑:卢其龙 CM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