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特朗普本月2日签署的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美国定于5日开始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的“对等关税”,这些措施将于9日生效。经济学家和商界人士警告说,加征关税将推高价格,并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估测,如果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措施,美国低、中、高收入家庭平均将损失1300美元、2100美元、5400美元。
美国知名投资人、亿万富翁马克·库班在社交平台写道,是时候开始囤货了。他建议从牙膏到肥皂,凡是能找到地方可以储存的东西都应该趁早买起来,最好是在商店补货前购买。库班强调,即使是美国货也有可能涨价,他们会把原因归咎于关税。早在关税政策正式出台前,美国人已经开始紧张,从大学生、全职妈妈到企业高管都掀起了一股“未雨绸缪”式消费潮。一位50岁的纽约市民表示,在跑了多家商店并向店员致电争取后,终于抢购到那家商店最后一台中国品牌的电视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卢杰锋表示,中期来看市场对企业盈利预期有所下调。投资者担忧企业将面临进口成本攀升与出口受阻的双重困境。在制造业与科技业,众多美国公司依赖贸易伙伴供应零部件;在农业与汽车业,则可能直接遭到贸易伙伴的反制性关税冲击。此外,美国零售业也会因商品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美国消费者技术协会国际贸易副总裁艾德·布瑞兹特瓦警告称,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将因高额关税遭受损失。美国电子产品零售商百思买首席执行官科里·巴里表示,由于该行业的供应商利润率很低,绝大部分关税成本恐将转嫁给消费者。近年来,美国的关税政策迫使一些公司将供应链向东南亚转移,但泰国、越南等地不具备足够的制造能力和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