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和关税战直接相关的产业。特朗普第一任期时,主动挑起对华贸易摩擦,中国选择对美国大豆等商品加征25%的关税作为反制。2018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暴跌约70%,受此拖累,那一年美国大豆出口额暴跌约40亿美元,大豆期货价格降至九年最低。到了2020年,美国大豆出口额回升至255亿美元,超过了贸易战前的水平。
从账面数据来看,加征关税带来的影响是可以被“抹平”的。然而,这组数据之下还有一些其他人没有看到的数据:2018年,美国中西部六个州的农场破产率上升30%,许多农民认为他们正在经历“最艰难的时刻”。2019年,这样的趋势并没有得到缓解,当年美国农场破产率上升20%。从下跌到恢复,数据回来了,但很多美国人的生活回不来了。
在制造业方面,特朗普政府有一套更加完备的叙事:加征关税会让外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成本变高,由此带动就业,培育更多产业工人,重建美国制造业,解决美国经济“空心化”问题。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进口钢铁征收25%的关税。关税实施后,美国国内钢铁价格上涨,美国钢铁公司的净销售额从上年的122.5亿美元升至141.8亿美元。美国钢铁公司还宣布重启伊利诺伊州的工厂,增加了4800个就业岗位。
但特朗普政府没有讲的是,钢铁价格的上涨导致汽车、机械、建筑等行业的成本上升。据统计,2018年钢铝关税导致美国下游制造业反而损失了7.5万个岗位。一家名为“美国的酒桶”的不锈钢啤酒桶制造商为了应对关税带来的上涨,不得不裁掉三分之一的工人以维持运营。美媒用了一句话概括:特朗普征收钢铁关税,保护了钢铁制造商雇佣的14万工人,但这些关税也惩罚了以钢铁为原料的各行业中的65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