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台湾地区加征高达32%的关税,这一举动完全出乎民进党当局的预料,引发岛内各界震惊。台“行政院长”卓荣泰在三四十个小时后才公布应对措施,新闻、社群和基层民众对此反应强烈,批评民进党当局毫无作为,常吹嘘与美国关系密切,结果却遭遇背刺。赖清德随后公布了应对美国关税的“五项策略”,但被批评为“掏空台湾”。
美对台加征高达32%的税率公布后,台“经济部次长”何晋沧召开记者会称,2024年台湾对美出口达1114亿美元,占总出口的23%,对美贸易顺差达649亿美元。主要出口产品包括电子零组件、汽车零组件、机械零件等。何晋沧表示,除半导体关税尚待公布外,适配器、服务器、网通所占金额比例最高,将持续评估影响情况。至于车辆部分,销往美国的车辆将征收25%的关税,于美东时间4月3日生效,车辆零配件课征25%的关税,将于5月3日前生效。汽车及零组件因产品验证约需一年,短期仍会从台湾出货,中长期可能影响岛内生产制造。
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中是台湾工具机的产业重镇。2024年台湾地区工具机总出口值约22.18亿美元,其中美国是第二大出口方,出口额为3.41亿美元,占台出口总额的15.4%。此外,台中聚集全台七成手工具产业,2024年台湾地区手工具产业的出口总值约为37.8亿美元,其中对美国出口占比约为50%。台中市经发局指出,美国对台湾课征32%的重税,直接冲击台相关产品在美的价格竞争力。
岛内机械工具机业者形容,特朗普对台课征32%的高关税像“核弹”攻击,今年台湾工具机产业复苏无望。多名不愿具名的业者表示,台机械及工具机业多半扎根台湾,在外设厂不多,原本新台币汇率贬值已输给日、韩等对手,加上台湾地区“对等关税”税率高于日韩,“民进党政府这次若不顺势让新台币贬值,大部分出口产业都会垮掉”。
台湾《工商时报》预测,小型工具机厂恐掀倒闭潮。台湾地区的纺纤厂尤其是下游的成衣代工厂,几乎所有产线、产能都在东南亚国家,此次受到特朗普“对等关税”的冲击巨大。数据显示,台湾地区对美国一年的贸易顺差大约740亿美元,需要采购或消费740亿美元的商品才能完全抵消。财经专家游庭皓称,想要达到740亿美元的消费额,台湾必须购买296架波音787飞机,或进口1480万吨牛肉,但这相当于台湾要吃近100年的牛肉量。
面对严峻局面,台“行政院长”卓荣泰与“副院长”郑丽君在台湾被宣布课征32%关税37小时后,才举行记者会宣布对策。卓荣泰称,已指示“经贸谈判办公室”立即盘点此高额关税不合理及对台湾不公平之处,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出严正交涉,并提供880亿元新台币的协助方案。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质疑,880亿元新台币不过才26亿美元,面对每年台湾可能损失的370亿美元的关税,根本杯水车薪。他质问当局是否尝试与美国进行谈判沟通。
6日下午,消失多时的赖清德终于正式有了消息。他当天与岛内企业代表会谈,声称“没有计划采取关税报复”。赖清德通过一段8分钟的视频对民众信心喊话,公布了所谓“五项策略”应对美国关税,包括提出产业支持计划以及中长期的经济发展计划等,最主要的是“通过谈判,全力争取改善‘对等关税’”。赖清德提出组成谈判小组从台美双方“零关税”谈起,扩大对美采购以降低贸易逆差,台“行政院”已经完善对石油、天然气等产品的大量采购计划,“国防部”也已提出军事采购清单。扩大对美国投资,除了台积电加码外,其他产业如电子、石化及天然气等,都可以加码投资美国。
赖清德的做法遭到岛内猛批。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直言,面对台湾经济的严峻挑战,赖的谈判策略显然过于天真。国民党“立委”许宇甄称,赖清德的这场谈话是对美投降谈话,“是在掏空台湾,不是帮助台湾”。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认为,民进党根本无法处理这种席卷全球的经贸海啸,最后恐怕只能进行“磕头式外交”。
据《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透露芯片关税“很快会开”,同时检视药品相关的关税事宜。岛内半导体供应链业者表示,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冲击全世界供应链,即使前往美国设厂,企业也面临生产成本增加以及上下游供应链不完整的问题。岛内经济学者刘佩真撰文称,台湾半导体恐在劫难逃,相关措施也将影响半导体产业未来的发展。
至于美国征药品关税,前“卫生署副署长”张鸿仁建议当局直接核准美国新药、新医材进口,作为与特朗普政府协商的筹码。学名药协会理事长陈谊芬则表示不同意,希望制药产业能像防务产业那样受重视。药师公会全联会理事长黄金舜表示,台湾75%的药品依赖进口,世界十大药厂有七家在美国。台湾进口的美国药品多为原厂专利药,包含抗癌药、抗体药、抗生素等,加收药品关税对台湾冲击不大,但他担忧药品供应混乱问题。(责任编辑:张蕾 T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