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对与其他国家达成协议削减关税持开放态度,但相关谈判需在美国宣布对等关税之后才会进行。这番言论释放了两个信号。
从战术层面来看,特朗普通过在谈判前宣布对等关税,试图在博弈中占据主动地位。这种先发制人的策略意在施加压力,限制其他国家的选择余地,从而增强美国在未来谈判中的控制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种策略可能导致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性的强硬措施。例如,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对所有美国进口汽车和零部件征收25%的关税后,加拿大和欧盟迅速威胁进行反制。结果,特朗普得到的不是更多的让步,而是与盟友之间一触即发的大规模关税战。
从战略层面看,特朗普坚持使用关税不仅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还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他希望通过关税重塑美国在全球经济秩序中的话语权。特朗普认为,美国在过去40年里被占便宜,因此要通过关税挑战全球贸易体系,并单方面施压以重新制定国际经贸规则。在他看来,国际关系没有规则和秩序,只有权力政治。特朗普在经贸谈判中的强硬态度旨在强化美国的“全球领导者”地位,为此不惜采取激进手段,即使可能引发更大的冲突和不确定性。
关于特朗普能否达成目的,答案是否定的。他对关税尤其是对等关税的理解过于简单粗暴。对等关税意味着其他国家对美国商品征收多高的关税,美国也对这些国家的商品征收相同的关税。特朗普认为,只要实现对等关税,就能平衡美国的进出口贸易。但实际上,许多国家会采用配额、许可证、技术标准、环保要求等非关税壁垒来调节进出口,这些措施同样影响贸易往来。美国CBS新闻指出,这些关税以外的进口管控和限制难以用数字衡量,纯粹以关税去谋求所谓的对等几乎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