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228亿美元的港口收购,揭示了万亿资本在中国布局的冰山一角。2025年3月,97岁的李嘉诚以228亿美元的价格将旗下分布于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打包卖给美国贝莱德财团。其中,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与克里斯托瓦尔港因牵动中美地缘博弈神经,被舆论称为“咽喉上的交易”。
这场交易的操盘手贝莱德早已不是第一次与中国深度绑定。这家管理着10万亿美元资产的华尔街巨鳄,通过持股、并购、基金投资等方式,悄然渗透进中国互联网、新能源、金融、基建等12大命脉行业。
贝莱德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纽约,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模超过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日本GDP的两倍。其创始人拉里·芬克被《时代》杂志称为“华尔街的总统”,与特朗普政府关系密切,持有3143亿美元美债,堪称“资本界的第四权力”。
收购李嘉诚港口的战略意图包括控制全球10.4%的集装箱吞吐量,使贝莱德跻身全球三大港口运营商,直接掌控巴拿马运河这一“全球贸易咽喉”。此外,贝莱德要求移交港口管理系统和物流网络等核心数据,未来可能通过算法优先调度盟友船只,变相封锁中国航运。美方还可能借此对中国货轮加征高额停泊费,甚至限制通行。
贝莱德在中国的布局涉及多个关键行业。在互联网领域,贝莱德通过旗下基金持有京东约1.8%的股权,并据传参与了字节跳动的Pre-IPO轮融资。这些投资使其能够控制中国互联网的数据命脉,如阿里云、微信支付和百度地图。
在新能源与高端制造方面,贝莱德持有宁德时代1.62%的股份、比亚迪0.89%的股份(通过子公司持有港股5.01%)、隆基绿能1.1%的股份以及中国中车H股2.3%的股份。从锂电池到高铁,从光伏到电动车,贝莱德的身影遍布中国新能源战略的核心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