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对特朗普政府再次提出的一系列关税政策,不少经济学者指出,美国加税已经不单是单纯的经济手段,而是具备多重属性:既是目的,又是工具,甚至已经被当作地缘政治的胁迫武器。这种模糊不清、随时变动的政策取向,正不断对全球市场造成实质性冲击。
经济学者刘戈老师在受访时表示,当前美国政府主导的关税政策,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极强的不确定性和“翻脸如翻书”的操作模式。正是因为这种出尔反尔的政策节奏,令整个世界经济环境蒙上阴影。
评论称美国加税既是目的又是武器
他指出,现在从多个市场表现就能清楚看出端倪: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出现剧烈波动,美国股市也受到牵连,情绪面出现不小的震荡。而这一系列变化的核心诱因,正是源于美方贸易政策的反复无常所引发的市场心理恐慌。
刘老师进一步援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近期的数据指出,该机构已根据当前的全球经济态势,对2025年和2026年的全球增长预测进行了下调。此前OECD预测全球经济在2025年或可实现3.3%的增长,而最新的修订版中,这一数字被调整为3.1%。这种变化并不只是统计上的微调,它背后反映的,是全球对前景信心的显著下降。
更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全球整体经济预期遭遇修正,就连美国自身,以及其在美墨加协议框架下的邻国加拿大与墨西哥,也遭受牵连。例如,墨西哥原本在2025年的增长预期为1.2%,如今却被下调为负增长——-1.3%。如此急剧的调整,绝非偶然。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刘老师表示,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的加税行为带来的系统性冲击。这不仅仅是实际层面的关税负担,更多的是由政策不确定性引发的心理影响,已经在全球投资者和企业决策中造成普遍焦虑。
他指出,特朗普政府对关税的使用方式已经呈现出“三重属性”:首先,它被视为直接的财政手段,通过加征进口税,填补美国财政赤字的“黑洞”,本质上是把税收变成了一种临时的“补丁”。
其次,加税又被用作施压工具,目的是迫使海外制造业回流美国,重新激活本土制造产业。这种试图“用墙筑城”的方式,虽然在政治上颇具吸引力,但在全球供应链日益紧密的今天,实际操作中带来的却是混乱与脱节。
更重要的是,加税政策已经跳脱出经济范畴,开始频繁出现在地缘政治博弈之中。比如,美国明确威胁任何国家若从委内瑞拉进口石油,就将面临惩罚性关税。这种做法实质上已经将关税转化为制裁工具,功能上近似于金融封锁,成为新的外交勒索手段。
这种“加税即制裁”的逻辑,把关税武器化,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连锁反应:投资信心受挫,国际贸易受到干扰,金融市场陷入动荡,制造业供应链遭遇重构风险,而这些,最终都将拖累全球经济的增长步伐。
刘老师表示,如今的局势下,特朗普式的“关税战术”已不再是某个国家内部的经济政策选择,而是演变为一场影响全球的大规模博弈。关税不再只是对进出口商品征税这么简单,它已成为财政补救工具、制造业回流杠杆、甚至是外交威胁的“多功能武器”。
面对这样一把多用途“关税刀”,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向将充满更多变量与不确定性。刘老师提醒,越是在这种混沌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各国越需要提高自身的政策稳定性与危机应对能力,才能在风浪中站稳脚跟。(责任编辑:张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