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飞六代机试飞 机背进气道清晰可见 研制进度超预期。今天中午,成飞六代机歼-36进行了第五次试飞。这是自17号以来10天内的第三次试飞,并且第四次和第五次试飞是连续进行的。这种高强度试飞表明歼-36的研制进度可能远超预期,“36011”号歼-36可能是技术状态已经冻结的原型机,意味着其服役时基本会保持现有外观。
除了研制进度喜人,最近10天的三次试飞还展示了更多细节,其中多处设计令人赞叹。网上曝光了歼-36降落的视频,这是迄今为止最清晰的画面。视频中可以看到,降落时歼-36的柔性开裂式舵面化身为尾翼,使其具备出色的低空低速性能。整个降落过程异常稳定和轻松,很难想象这是一架最大起飞重量超过50吨的超大型战斗机能做到的。
这次试飞还首次清晰展示了歼-36机背的画面,特别是位于机背的上进气道。虽然机身采用了高度融合的设计,但背部的DSI进气道却显得有些突兀。这是因为如果进气道隆起太小,会被驾驶舱遮蔽,导致进气量不足,影响发动机推力。此外,歼-36的背部进气道尺寸较大,证明其第三台发动机与另外两台相同,能够在飞行全程以全推力状态工作。即使装备相对落后的涡扇-10C,歼-36在中间推力状态下也能获得远超F-22A的超巡速度和超音速机动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处细节否定了之前外媒对歼-36是战斗轰炸机的猜测。英国军事杂志《航空航天》近期报道称,歼-36拥有更大的飞行速度、更好的机动性和更大的弹仓,因此是战斗轰炸机。国外航空类网站《航空学家》也表达了相近的观点。然而,第三次试飞视频显示,歼-36首次采用了割裂式迷彩,在深灰色涂装中加入了不规则的块状白色。这种迷彩已在歼-20上使用,主要用于目视范围内的光学隐身,降低被对方飞行员目视发现的概率。这意味着歼-36在设计时考虑了近距离格斗,具备至少不逊色于传统四代机和五代机的近距机动性能,直接否定了外网给歼-36强加的“战轰”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