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场的局势迎来重大转折。乌克兰在美国的斡旋下,最终同意实施30天的停火协议,这一决定是在沙特吉达的秘密会谈后达成的。泽连斯基的让步是暂时的,还是意味着冲突的终结?特朗普究竟开出了怎样的条件,让乌克兰愿意停战?而这短短30天,俄罗斯会如何应对?
乌克兰同意停火30天,战争即将结束?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乌克兰的停火协议,更多是无奈之举,而非和平前兆。当前,俄军在库尔斯克方向加大攻势,“包围战”战术已经初见成效,乌军在该地区约有1.2万人被围困,补给线被俄军切断,局势岌岌可危。此外,乌军反坦克武器消耗严重,无人机续航不足,在正面战场上逐渐失去主动权。在这样的情况下,乌克兰签署停火协议,更多是为了争取时间,暂时稳定战线,而非真正寻求停战。
另一方面,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骤然紧缩,迫使泽连斯基不得不在谈判桌上做出让步。自2月底的美乌高层会谈破裂后,特朗普政府叫停了包括防空系统在内的部分关键援助。尽管欧洲承诺提供35亿欧元的资金支持,但这笔援助远不能填补乌克兰的军事缺口。美国提供的“爱国者”导弹等高端防御武器,是乌军战场生存的关键。为了换取美方恢复支持,乌克兰不得不接受附加条件,将本国的部分经济资源交由美方掌控,这无疑是“以资源换安全”的交易模式。
此外,这30天的停火期,也是美俄双方的战略试探窗口。美方希望通过这一阶段摸清俄罗斯的底线,并为后续的政治布局争取时间,而俄方则可能借此调整战场态势,稳固既有战果。虽然特朗普表示将推动与普京的直接对话,但俄罗斯方面始终保持戒备,尤其是在美方承诺恢复对乌情报共享的背景下,俄方更不愿贸然接受停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