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湾当局提出所谓的“单一战区”概念,企图借此强化与美国的军事联系,但此举不仅在岛内引发广泛质疑,也遭到大陆专家和国际舆论的批评。央视《海峡两岸》栏目对此进行了深入剖析,并邀请专家学者探讨这一言论背后的政治动机、潜在影响以及对台海局势的危害。
“单一战区”言论引发争议,专家批评其荒谬性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外事部门负责人林佳龙近日宣称,台湾将强化自身防御能力,与美国及其他所谓“友盟”建立“单一战区”概念,以抵御大陆所谓的“威胁”。他还声称,台湾海峡是台湾的“护城河”,试图营造台湾具备强大防御屏障的形象。然而,这一说法立即引发岛内外广泛质疑。
台湾世新大学教授游梓翔在节目中表示,“单一战区”本身是一个军事术语,通常指已发生武装冲突的区域,而台湾目前并未进入战争状态。民进党当局提出这一概念,既没有与美国建立正式军事联盟,也无法真正形成统一战线,因此这一说法本身是荒谬的。他指出,民进党当局一直误以为“备战才能止战”,并幻想美国及其盟友会共同出兵介入台海冲突,这种想法既不现实,也极具危险性。
此外,林佳龙所谓的“护城河”说法同样遭到批评。游梓翔指出,台湾海峡虽然具备一定的地理屏障作用,但现代战争早已突破传统防线的概念。相较于台湾当局的“护城河”幻想,美国真正的战略考量可能是将台湾作为自身利益的“缓冲区”,一旦冲突爆发,台湾恐成为被牺牲的对象。
台湾当局鼓吹“战区”概念的背后动机
央视节目进一步分析认为,台湾当局近期不断渲染所谓“战区”概念,实则与岛内政治斗争、对外政策调整以及试图操弄国际舆论密切相关。
1.民进党内部派系博弈
北京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张华指出,民进党内部派系斗争复杂,林佳龙此次涉足军事议题,可能是为了在党内争取更大的话语权。自赖清德上台后,“新潮流系”成为民进党的主导派系,而林佳龙所在的“郑国会”则试图借助涉外和军事话题强化自身地位。借助炒作“单一战区”,林佳龙不仅能向美方表忠心,也能提升在党内的影响力。
2.对美喊话,试图获取更多支持
近年来,民进党当局不断推动美台军事合作,并频繁邀请美国政界人士访台。节目指出,台湾当局希望借助炒作“战区”概念,制造紧张局势,以换取美国更多的安全承诺。然而,美国政界对台湾的支持并非出于真正的“保护”考虑,而是基于自身地缘政治利益。在俄乌冲突持续的背景下,美国在处理台海问题上的态度愈发现实主义,台湾的“以美谋独”策略很可能成为一厢情愿的幻想。
3.借俄乌局势制造恐慌,误导岛内民众
游梓翔分析称,台湾当局频繁将台海局势与俄乌冲突进行类比,试图以乌克兰的现状来恐吓岛内民众,进而推动自身的政策。例如,赖清德此前曾声称“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但随着乌克兰战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对这一论调产生怀疑。如今,台湾当局刻意淡化乌克兰议题,并转而炒作“单一战区”,意图继续制造紧张氛围,以合理化其军事扩张政策。
乌克兰教训:台湾或将成为下一个“弃子”
节目还分析了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现实主义态度,并警示台湾当局可能面临的风险。
1.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策略
福州福建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林中威指出,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虽然庞大,但始终保持谨慎克制。例如,美国提供的武器多用于防御,且限制乌军攻击俄境内目标。此外,美国要求乌克兰以矿产资源等战略资产作为援助的回报,显示出明显的利益导向。
2.台湾面临被“榨干”风险
台湾当局对美国的依赖日益加深,而美方却不断提高对台的经济和军事要求。例如,美国要求台湾提高军费开支、将台积电先进制程技术转移至美国、增加对美贸易顺差等。台湾当局在外交和军事上的过度依赖,可能导致其在未来面临更大的被动局面。
3.台湾当局的“三链战略”或加速衰败
赖清德提出的“第一岛链、非红供应链、民主价值链”战略,被认为是台当局加强与美日合作的三大方向。然而,专家指出,这一战略存在巨大风险:
第一岛链:美日不会为台湾付出真正的安全承诺,台海局势一旦紧张,美国可能会选择优先维护自身利益;(责任编辑:张佳鑫)
第一岛链:美日不会为台湾付出真正的安全承诺,台海局势一旦紧张,美国可能会选择优先维护自身利益;(责任编辑:张佳鑫)
第一岛链:美日不会为台湾付出真正的安全承诺,台海局势一旦紧张,美国可能会选择优先维护自身利益;(责任编辑:张佳鑫)
台湾当局应认清现实,避免军事冒险
台湾当局鼓吹“单一战区”概念,不仅无法改变当前台海局势,反而可能加剧紧张。无论是对内的政治操作,还是对外的军事依赖,其根本逻辑都无法持久。一旦美方调整战略、减少对台支持,台湾的处境可能更加危险。
第一岛链:美日不会为台湾付出真正的安全承诺,台海局势一旦紧张,美国可能会选择优先维护自身利益;(责任编辑:张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