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乌克兰危机升级至今,已整整三年。这场冲突不仅深刻影响了俄乌两国,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巨大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动荡。欧洲安全形势骤然恶化,全球供应链遭受冲击,国际能源与粮食市场大幅波动,甚至引发了一系列深层次的地缘政治变局。与此同时,各国围绕冲突的立场与利益博弈仍在加剧,使得局势愈发复杂。
2024年8月12日,在俄乌边境俄方一侧别尔哥罗德州首府别尔哥罗德市,军人在临时掩体旁执勤。新华社发
全球经济与社会动荡加剧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经济制裁,导致俄欧贸易关系断裂,欧洲能源供应链受到严重影响。俄乌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与能源出口国,冲突的延续不仅推高了国际油气价格,还加剧了粮食危机,使得非洲、中东、南亚及拉美部分国家的粮食进口负担显著增加。
欧洲在这场危机中付出的代价尤为惨重。能源价格飙升导致生产成本上涨,引发了严重的通胀压力,许多国家的民生问题凸显。与此同时,欧洲内部政治格局也因冲突而动荡不安。由于政府在应对危机上的不力表现,传统主流政党的公信力不断下滑,极右翼势力逐渐崛起。德国《商报》曾直言,欧洲在这场冲突中遭遇了“战略性失败”,不仅影响力大幅削弱,还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美国借机牟利,欧洲陷入被动
与欧洲遭受的经济冲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在这场冲突中收获颇丰。借助能源贸易和军火援助,美国不仅稳固了对欧洲市场的掌控,还大幅提升了自身军工产业的盈利能力。
在能源领域,俄欧天然气合作遭到严重破坏,欧洲国家被迫以高价从美国购买液化天然气。克罗地亚政治分析家罗伯特·弗兰克指出,美国成功接管了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并通过提高价格大幅获利,甚至有意长期维持这一市场格局,以确保自身能源产业的稳定发展。
这张丹麦国防部2022年9月27日发布的航拍照片显示的是一处“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点。新华社发(丹麦国防部供图)
在军事领域,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大规模军事援助。然而,外界普遍认为,这些援助并非完全出于对乌克兰的支持,而是带有浓厚的经济利益考量。据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美国的军援极大地促进了本国国防制造业的发展。许多军火订单并未直接送往乌克兰,而是用于补贴美国国内的军工企业,推动新武器的生产,并以此进一步占据欧洲军火市场。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曾在联合国安理会上直言,乌克兰已经成为西方军工复合体的“摇钱树”,西方国家借机大赚战争财。
停火前景迷雾重重,各方角力不断
近期,美国和俄罗斯高层展开对话,双方在结束冲突问题上达成了一定的共识。然而,这一对话却引发了乌克兰以及欧洲盟友的不满,凸显了各方在利益诉求上的巨大分歧。
俄美双方的交涉仍充满不确定性。俄高等经济大学欧洲与国际综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德米特里·苏斯洛夫认为,美国当前的态度更多是希望推动短期停火,而非彻底解决冲突的根源性问题。另一方面,俄方则在战场上占据相对主动权,对短期停火的兴趣不大,更希望在谈判桌上争取更有利的条件。因此,未来俄美谈判能否真正推动和平进程,仍然存疑。
乌克兰方面对和平前景同样持谨慎态度。政策分析专家弗拉基米尔·沃利亚指出,乌克兰寻求的核心目标是获得可靠的安全保障,而美国当前提出的停火方案并未包含这一关键条款。爱沙尼亚安全问题专家赖讷·萨克斯则认为,单靠美俄之间的协议无法真正决定乌克兰局势的未来走向,西方内部缺乏清晰的战略规划,加之各国政府基于自身利益调整立场,可能导致未来局势更加难以预测。
全球秩序重塑,长期影响深远
俄乌冲突不仅改变了欧洲的政治与经济格局,也对全球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长期来看,国际能源市场、军工产业、全球供应链以及各国政治生态都会受到冲突的持续冲击。全球各国围绕俄乌问题的博弈仍在继续,而这场冲突最终如何收场,将决定未来世界格局的演变方向。
尽管各方围绕停火展开了多轮交涉,但当前局势仍然充满变数,真正的和平进程恐怕尚未拉开帷幕。未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或将进一步重塑,世界秩序或将迎来新一轮调整。(责任编辑:张佳鑫)